聚焦健康中国 观两会(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九剑观察)
由山东画院院长、民革中央画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孔维克提交的《关于以疗效为标尺构建中医药“效医良方”评价体系的提案》(曲阜国医生态养生康复研究院联合调研),在两会期间已经上报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并得到众多委员的广泛共鸣和热议。全国政协闭幕之际,孔维克委员授权第一健康报道全文刊发此提案。
孔维克委员近照
提案原文
中央提出健康中国战略的中西医并重发展规划,目前缺乏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当前如何能实现地道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将会产生巨大的科技、经济、社会和国际效应。
对内为民生服务,对外可提升国家科技、经济和文化实力;引领世界范围内的传统医学、民族医学和补充替代医学的临床科研。
本提案结合基层调研和中医药文化追溯,提出构建以临床疗效为中心的新时代中医药“效医良方”评价体系。
中医药发展面临的现实与挑战:
1、疗效是中医药的生命力:本次疫情中医药全程参与,发挥了重大作用,经受住了考验。当前,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最核心、最基本切入点正是临床疗效。
2、西医评价方法缺失中医特有属性:完全照搬现代医学科研方法不能对中医药疗效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现代生物医学模式下的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中,缺乏对生存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等结局评价方法,而这恰恰是中医医疗体系最为关注的内容。自古中医的疗效评价多是基于生活、社会、功能为主的评价。目前在我国中医药发展缺少基于中医理论体系下的评疗效价体系。
3、循证医学的“同质性”理论不适合中医药疗效评价,现代医学研究多采用“同一质”的研究对象、处理方法。由于中医药所特有的复杂性,中药方剂却是完全不同“质”的,仅仅照搬现代生物医学的研究方法和评价体系,是不能对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效作出科学的、真实、公正的疗效评价。
4、临床研究和疗效评价过度依赖实验室指标:目前的临床研究相应疾病的评价标准,过于重视实验室的评价指标,甚至将实验室指标作为疗效评价的唯一指标,而涉及中医症候的评价越来越少。缺乏中医药自身整体优势和疗效优势的评价指标。中药复方制剂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和多环节的特点,着重整体调节,因此不能与现代医学单纯比较实验室的微观疗效指标。
5、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蕴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中医典籍、良方均有非常丰富基于疗效的评价描述。比如清朝道光七年孟府印制的《普济应验良方》一书就有基于疗效的近百种的评价论述。这正是中医药长久以来通过时间轴线,实际应用效果的反馈和总结。这种评价更加真实有效,且便于推广应用。
6、建立中医药专属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民健康工程的必须。按照国际通行的高级别临床证据寻找方法,由我国牵头搭建全球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和应验方法,引领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充分与西医交流协作,建设属于中医药自己的领域,真正做到中西医并重。
提案建议:
1、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构建中医药专属疗效评价平台,组建以国家、省、市的三级信息成果共享网络。分别从典籍承古、良方论述、疗效验证、科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新时代中医药疗效评价研究机制和制度的构建,面向全球制定并发布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达成中医药国际公认标准,引领中医全球化发展。
2、加大科技、文化部门对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的课题立项资助,从中医文化(典籍医案)与科技评价(现代生物技术)等多角度融合的方向开展中医药承古创新的疗效评价与发展工作。
3、开展新时代中医药“效医”、“良方”评价与认定工作,制定评定方法和机制,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鼓励各地中医药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基于确有疗效的治疗方法、应验良方和养生康复保健技术、专长医生等组织评审、评价和鉴定。认定并推出一批真实有效的“效医”、“良方”并在基层应用推广。
(责编 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