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国 观两会(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九剑观察)
第一健康报道综合消息,两会会期过半,中医药界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对于我国公立医疗、中医的继承与发展、中医药走向现代化以及如何改善医患矛盾等等困扰医界的问题,提出了哪些建议和解决方案?第一健康报道对此逐一作了如下梳理。
改善医患矛盾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认为,首先公立医院要去市场化,回归公益性,逐步实现“全民免费医疗”。同时,要在全国医卫系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样是解决医患矛盾问题、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精神动力。
中医的继承与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杨宇飞表示,中医学理论的突破和升级换代,不仅需要大量医学实践支持,也需要从当代前沿科学中汲取丰富营养。培养中医药多学科交叉人才是当务之急。
杨宇飞认为,中医药在其形成、发展之初就吸纳了天文学、农学、动植物学、地理学、哲学等多学科的精华。当今,科学技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整合,汲取现代文明和多专业多学科的成果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应该鼓励具有生物、化学,甚至是物理、数学、计算机、哲学等学科背景的学生参加到学习中医的队伍中来。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也应该尽快进入中医领域。非中医类高新技术专业人才的加入,有利于中医产业吸取新技术、新思维。这些热爱中医、愿意为中医药发展贡献力量又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无疑将成为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
加大中药大健康产业布局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认为,实践证明,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应有中医药的参与。因此,要强化我国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认为,目前,中医药在“治未病”、慢性病、疑难杂症等方面的传统优势,仍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尤其在中药开发、产业化发展和药材资源保护等方面彰显不足。
为此,他提出以下建议:加大中药大健康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中药全产业链,加大抗病毒中药开发力度,在医、养、食等大健康全领域,率先成势。同时,推动中药走向国际,让传统中医药绽放异彩,为全人类的健康造福。
发挥汤、膏、丸、丹、散、外用搽剂、酒剂、敷料等整合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芜湖市中医院急诊内科和老年病科主任张荣珍在建议中提出,中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在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
她说,“中医典籍《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太平和剂局方》以及《中药方剂学》等等,不仅记载了中医理论和经验,还记载了大量极其丰富和特色的中药制剂,有汤剂、膏、丸、丹、散、外用搽剂、酒剂、敷料等等,均发挥其独有的药理学特点,用于治疗各种急性、慢性疾病,用于内疾和外患,经历了历代多次瘟疫和战乱的考验,始终发挥着为华夏人民祛病养生健体的作用。‘药为医用,医因药存’,这些丰富而又特色的制剂对发挥中医功效、推动中医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责编 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