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国 防控(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作者 黄开斌)
当前的疫情防控已经深刻影响到普通百姓和整个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对民众生活的严重冲击,且有扩大化、长期化和政治倾向的态势。为此,整个社会应高度重视,提高警惕,避免重蹈文革的覆辙。
作者资料图
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是防控至上
所谓疫情防控是应防住病毒肆虐和控制住疫病蔓延等疫情,也包括控制好舆情,而不是要防住人、控制人。
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是疫情防控的目的和目标,中央提出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正是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而绝对不是“防疫至上”、“封控至上”。所以,不管采取什么样的防控措施,都应该是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不受大的影响;让人民的生活尽快回到正轨;让社会能够早日回归正常。
然而,快三年了,中央的防疫政策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或层层加码而走样了,变形了。
回望疫情防控初期,应当承认党和政府做出了尽可能迅速有效的反应,一度挽救了数以万计人民的生命,维护了千万群众的健康。无数医务人员以及基层工作者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甚至牺牲了生命,这是我们永远要纪念的。
但是,疫情防控发展到今天,就算是智商一般,头脑简单的人,也已经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味道,什么味道呢?就是这个疫情已经不是病毒传染与疫病防治那么简单了,而是成了疫苗(毒苗)接种和病毒(核酸)检测的表演大戏,或是“一封了之”,等待进口特效药,且其疫情的舆情也正在撕裂着整个社会,真有点像文革一样,一发而不可收了。
近来有的地方借防疫之名,滥用权力、为难群众,漠视群众利益和民生诉求,随意打断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更有甚者置群众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伤了群众的心。甚至还有些人,借机发疫情横财。相比疫情,这些现象刺痛人心。
随之而来的无奈、厌倦甚至愤怒,都是可以理解的。有关部门滥用舆论监控权力,只堵不疏,一删了之,使得群众无法表达不满的情绪和批评意见,甚至在面对困难或灾难时无法及时呼救。
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些信息已经不能再单纯的只是看到这个病毒怎么传染,怎么检测,怎么防止,怎么配合,而是所有的迹象都在向一个结论靠拢,那就是:新冠疫情被拖延太久了,新的利益链条已经形成。希望疫情结束和不希望疫情早点儿结束,或许早就形成两大利益阵营了。
配文资料图
所以,我们要打败的不是病毒本身,而是病毒经济,是病毒经济背后那些利益集团和他们的代言人们。我们真正需要打败的是中国的医学、医疗官僚资本体制,此毒根不除,一切皆是徒劳。
所以,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控制住病毒,而且还要制止住资本主义泛滥和不受约束的权力膨胀,应将他们关回到笼子里去。
随着病毒对生命和健康威胁在下降,原有政策的负面作用愈发突出,甚至可能超过了疫情本身对社会和人民的伤害。须知,疫情防控的根本目的,是在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同时,将防疫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所以,疫情防控是不能凌驾于人民的生命之上,也不能过度扰乱经济社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否则,就失去了疫情防控的根本目的和意义。
二、科学精准,动态清零,这是把双刃剑
我们先来科学地分辨一下三个概念,一是疫情,指的是发生了传染性“疫病”的流行情况(也包括就此的舆情);二是疫病,通常是指流行性急性传染病,古称疫疠;三是病毒,确切地说是引发疫病的病毒,也就是病原体。
值得提醒的是,疫病的发生是体质与病原体,即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原体是致病的外在因素,体质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发病的内在因素。所以,有的人虽然感染了病毒,但却没有罹患“疫病”,过去因没法检测病毒,也就不作为疫情的重要参考因素,现在有了一个头衔“无症状感染者”。
对一场疫情的研判,至少要考虑分析病毒(病原体)的特性,引发传染性疫病的烈度,对人体和社会造成危害的程度等这几个基本条件。如:这场新冠疫情,是由新冠病毒通过一些途径引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病)而伤害了人体健康,并形成传染性流行,且构成了对社会的危害(包括舆情)。
然而,这次新冠疫情的研判,似乎主要是依据核酸检测的病毒情况来判定,而把是否引发疫病及其传染性和危害情况放到了一边,这是什么科学道理?让人莫不着头脑了。虽然新冠病毒具有很强传染性并可能引发大流行,但如果没有引发疫病,也不会造成直接的人身伤害和社会危害,就不算疫情吧!事实也是如此,那些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尽管携带新冠病毒,但并没有明显病症,也没影响其正常的生活,他们对社会的危害又能有多大呢?
那有人或许要说,他们存在传染给他人的隐患,所以,也要隔离控制起来。那我可不可以这么说,凡打过新冠疫苗(也就是病毒苗)的,都等于是主动感染了,成为病毒的携带者。现在各地大量检测出阳性者,我想除了接触新冠病例感染外,那么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打了疫苗,但没有产生抗体,等到自身的抵抗力(正气)衰弱了,那么体内的“病毒苗”就滋长。因正不压邪了,病毒苗就可以活跃了,数量增多了,核酸检测可不就阳性了。所以,常态化的核酸检测,反反复复地查找病毒的存在,这到底有什么目的和意义呢?如果非要说有意义,那就是人为制造出新冠疫情和恐慌舆情。
我要说的是,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这已是科学界的共识。如生物科学和基因科技的确已让人类享受到很多好处,但人类也开始要为此吃尽苦头了,仅生物战争就足以让人类永无宁日了。
如今的疫情防控,我想,作为基层防控的工作人员早已是疲惫不堪了,作为配合的民众也已是苦不堪言,甚至有些不满了。所以,请停止核酸检测的表演,数据看不下去了,不要只相信科学,而不相信自己,不要犯《郑人买履》中“宁信度无自信也”一样的错误。过度地相信科学,就会被科学所役,只有我们自己的身体智慧和健康的强大,才能彻底战胜病毒和疾病。往大了说,我们不能只讲医学科学精准,还得讲求中华文化智慧,唯有中华文化才能救人类。
在科学精准的防疫下,想要达到动态清零,这只能是一厢情愿了,在早期通过静默来达到局部暂时的清零,这是可以的。而如今,新冠病毒已广泛传播开了,且我们主动都接种了“病毒苗”了,想要“清零”没那么容易了。毕竟,人类从来就没有杜绝过肺炎、鼠疫、流感、痢疾的存在,但这些却也不影响人们正常的吃饭、见面、学习和生产呀!所以,与其讲动态清零,不如讲动态平衡。再说,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一直是防疫抗疫的冠军,有的是智慧和办法,干嘛非要用此西方化的所谓科学精准死扛到底呢!
三、放开不等于躺平,放开是让全民抗疫
疫情三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下,我们能不能固守原来的原则、能不能实现疫情的完全防控,这已经成为社会日益撕裂的一个问题。如:是应“放开”,还是继续“封控”,很是纠结。的确,就像一架“利害相权”的天平,我们不仅要算放开后的感染病例帐、死亡病例帐,也要算明白民生账、政治账、经济账,要在多目标平衡中实现“最优解”。
有专家认为:病毒治病率、致死率低了仍不能“放开”!理由是我们是人口大国,老年人多,医疗资源不足或不平衡,风险太大了。的确,变异后的新冠主要伤害对象是存在基础疾病、免疫力较差的老年人等脆弱群体。但是,在面对一种风险的时候,是不是任何政策都需要从保护最弱的人群为准呢?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人的生命价值也是平等的。再说,能保住不死吗?人最终都有一死,是生死循环。所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有人会问,放开是否等于完全躺平?是否等于放任病毒肆虐?我的回答是,放开不等于是躺平,放开是为了更好发动全民战疫。换言之,与其把大家封控起来,捆着手脚防疫,不如让大家放开手脚,都动起来战疫。
另外,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在短时期内,国内要彻底阻断病毒的传播,本就是无法完成的任务。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探索一条在保证基本社会秩序、保证基本的经济和民生需求的基础上,尽量降低疫情危害性的暂时共存之路。而不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去追求一个不可以实现的目标,毕竟这个代价的,这本身也是由人民在承受的。
还应看到,疫情防控已经形成新的巨大的利益链。虽然政府在反腐上严控利用疫情谋求利益链的形成,但防疫已经形成巨大投入,它必然固化巨大的利益团体和阶层,这些团体和阶层从自身利益出发,肯定是希望封控永远延续下去。如果利益相关方上下联手,故意拖延开放,就会构成对国家和人民财富的巨额掠夺。同时,中国在疫情防控上,本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这些成绩不能被僵化的教条慢慢侵蚀,最后成为巨大的包袱和损失。也别象文革一样被转化成了闹剧或悲剧。
至于担心疫情失控后医疗体系崩溃带来的次生灾害,其实,不用担心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比未知的不确定性更可怕的是已知的固化认知,比变化更让人不安的是一成不变。所以,我们一定要坚信党和国家的组织领导能力和顺应时势的变化能力。
放开后,首先,防疫的重点可适时转向对脆弱人群的保护;第二,着力指导大家注意保护自己,并组织力量研究和开发传统中医以及健康学的防疫抗疫方式方法,然后及时教会大家怎么养护正气,怎么防止邪气等防疫措施,以此来不断完善自身的健康系统,强大自身的健康能力。这是从根本上防疫了。第三,根据疫情发展,应适时考虑让无症状感染者居家隔离,甚至轻症和普通人员,只要没有可能转化为危重情况的潜在因素,也可以考虑居家隔离和调养。这样可以避免大量轻症、普通患者冲击医疗体系,造成医疗挤兑。总之,一定要避免社会资源的过度长期消耗。
在此,我呼吁每一位中国人民立即行动起来,担起自我防疫抗疫的责任和义务,助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责编 秋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