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健康报道专访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易丹辉
聚焦健康中国 中医药统计(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记者康梅)
“现阶段,我国中医药快速发展的同时,统计工作已显滞后,不能及时全面地掌握中医药的综合发展情况,也不利于中医药发展政策的制定和政策实施效果的全面监测。”
202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杨关林曾对“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提出建议。
回溯一年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就在一次座谈会上呼吁:“加快推动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的建立,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和保证;加快推动并引领中医药信息化体系建设,为医改中医药工作赋能;加快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引领发展能力;加强党建工作和领导班子建设,团结一心干事创业,共谋中心长远发展。”
第一健康报道近日了解到,通过国家统计局审批,《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正式建立,相关统计内容公开发布,有效期为3年。
中医药行业首次建立国家层面的综合统计制度,有什么内涵?其对中医药发展带来哪些变量?从统计学角度,《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正式建立,对国家中医药战略带来哪些深刻影响?
第一健康报道第一时间书面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副会长易丹辉教授。
易丹辉教授资料图
易丹辉表示,一个行业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统计学。中医药是我国几千年来文化与医疗发展的一个结晶,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的新征程中,中医药行业作为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急需大量的、能够客观真实反映中医药行业的实际数据,《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的实施,对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已经退休的易丹辉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系主任,长期致力于统计学在经济、金融、保险、医疗、管理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她直言,《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的发布,这真是今年春天最好的礼物!相信这必将为引导中医药更科学更全面地大踏步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第一健康报道了解到,《综合统计制度》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相关部门支持下研究制定,将对分散在各相关部门的中医药有关统计数据进行整合,标志着全国中医药统计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综合统计制度》的建立,对构建完善的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及时准确实现中医药数据采集、汇总、分析、管理、共享,提高中医药主管部门决策科学性、准确性,对提升中医药治理能力意义重大。
《综合统计制度》涵盖中医医疗资源与服务、中医药科研、中医药教育人才、中药制造流通与进出口等4部分数据。
从调查对象和范围上看,包括各级各类中医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从调查内容上看,包括中医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基本情况和运营情况,中医类医院科研和教育情况;
从调查方法看,包括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并同时从有关部门获取中医药相关数据,涵盖了直接统计调查和部门间共享两种数据来源;
从组织实施主体上看,由国家中医药局统一组织实施,各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数据审核和上报。
国家中医药局将在国家统计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全力推进《综合统计制度》的落地实施。重点完善国家和省级统计信息平台建设,开发应用统计制度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开展全国中医药统计人员培训,力争今年年底前形成《综合统计制度》首次成果产出。
与此同时,将推动建立中药材、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医疗机构中药使用监测、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服务贸易、中医药医疗质量监测等中医药专项统计制度,全面提升中医药统计能力与水平,为新时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部分内容源自中国中医药报)
(责编 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