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健康报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丁佐宏:关于重视并有效预防青少年抑郁症的提案

丁佐宏2024-03-05 16:01:22
健康阅读: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2024-03-05 16:01:22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委员提案 (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全国政协委员丁佐宏)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显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其中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我国一般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在10%-30%之间,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微信图片_20240304182602.png

丁佐宏委员网络资料图


青少年因抑郁症问题引发的自残、轻生、服用安眠药、心理科咨询案例也日趋增多。育儿难、鸡娃累,孩子健康成长的不易等种种社会上活生生的案例,也进一步加剧了年轻人不敢生的现象。


导致青少年抑郁问题日益严重的背后,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根源:


一是青少年的课业负担重。近年来,教育提出“双减”,但未能真正实现提质增效,学生们的课业负担仍然较重。一方面,学生在课外作业中需要不断练习,熟能生巧,以提高成绩;另一方面,即使学校里学生的作业量减下来,家长也还是会用家教等课外辅导来填补学生剩余时间。


二是互联网的危害。截止2023年6月,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青少年通过互联网会接触到不良信息,产生错误认知;网络骚扰、网络暴力等现象也催生了抑郁问题的产生。尤其是,随着网络树洞文化的兴起,一些情感倾诉类的线上社群空间,通常会集聚相关人群,部分商家为了流量和营销,制作虚假共鸣与情绪共振,容易引发不良跟风模仿,加重青少年抑郁、焦虑。


三是父母焦虑的传导。青少年成长的家庭中,父母一般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对于子女的成长教育也普遍具有高期待。在“双减”政策之下,“鸡娃”现象依然成风。父母育儿的焦虑在家庭中蔓延,容易造成孩子心理问题。


四是抑郁症诊断治疗扩大化。目前,我国心理健康咨询行业准入门槛低,不少所谓的儿童心理咨询师专业水平并不高,青少年抑郁症诊疗存在扩大化现象。再加上一些商业类心理辅导机构鱼龙混杂,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可能加剧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此外,近年来,青少年抑郁就诊人数增多,客观上会导致扩大化诊断的可能性。


为此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是加强挫折型教育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的主要阵地,要加强抗压能力教育,教会青少年对负面情绪的管理。有条件的地方,从幼儿园开始就应该注重对孩子的心理素质的培训。学校不应以成绩为唯一标准去衡量学生,更应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全的人格等等。


二是家庭教育的调整


一方面,家长应以正确的方式关心关爱青少年,让孩子感觉到温暖和支持。学会给孩子减压,让青少年的身心压力能够放缓。当父母做到真正的从容、理性、“积极努力,顺其自然”,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另一方面,家长要多带孩子开展户外、文艺、体育类活动,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


三是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建设


一要提升商业类心理咨询辅导机构的准入门槛,防止鱼龙混杂,滥竽充数;二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价机制,由教育部门负责督导区域内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测评;三要依托高校心理学智库,整合专业机构资源,开展面向心理测评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以公益服务形式开展心理健康科普进学校、进社区活动。


四是谨防安眠药等相关药品的滥用


一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不应把使用药物后改变孩子有害身心健康的行为,作为衡量药物方案效果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严格相关法律规定,目前国家列管的精神类药品,必须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具处方才能购买。对于二手交易平台、网购精神类药物等违规操作,加强管制。


(责编 薄荷)


2023
相关推荐
©Copyright 2013 - 2023北京第一健康报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10-52478634京ICP备1503921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40924号技术支持:中互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