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说处暑丨润燥养阴好时节
2024-08-22 19:01:39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节气(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记者康梅)

 

今天是处暑,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出暑”,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即将结束。

 

处暑后雨量减少,燥气开始生成,容易出现皮肤、口鼻干燥等不适,此时正是润养的好时节;同时,处暑仍处在三伏之中,白天暑热盛行,但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容易引发感冒、咳嗽、咽部不适等。

 

8月22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处暑时节的健康养生与疾病预防知识。

 

微信图片_20240822183755.jp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

 

顺应节气,调整饮食,是中医养生的非常重要原则。

 

处暑后秋燥过来了,润燥养阴是最基本的方法和原则,所以在饮食上我们多吃一些百合、银耳、莲子,各种梨或者蜂蜜所做的菜和饮品,缓解皮肤干燥、口干咽燥的状况。

 

其次,秋天应该是收敛的状态,饮食上还要注意少辛多酸,避免吃一些发散辛辣的食品,辣椒、花椒、姜等等,以及烧烤煎炸的食物,多吃秋季的应季食品,尤其是新鲜水果,比如橘子、葡萄等等。

 

处暑,还有很多地方还有余热,这时候围绕防止中暑或者内热加重,适当用清热食品,比如绿豆、苦瓜也可以,但是尽量避免过多食用冰淇淋或者冰镇水果这种大寒的食品,会伤脾胃。

 

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我们可以调整我们的饮食,比如平时我们是阴虚内热的,感觉到口干咽燥,手脚心发热,这类人群多吃养阴清肺的食品,刚才说过百合、银耳、雪梨。

 

还有一部分偏阳虚,脾胃虚寒的,手脚凉的,在处暑期怎么办?本来有秋燥,又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健脾而且不伤津的食品,比如百合、山药,这些食品既可以养阴气,保护阳气,同时又不会因为过多的温热伤燥,伤津液,导致干燥的问题。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非常急躁,容易上火,这个人群当然要少食辛辣,可以用一些带芯的莲子,健脾清热,也可以用苦瓜,降心火、清肝热,保证心情是一种平和的状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王全桂:

 

到了秋冬季节,鼻出血的病人大幅度地增加。

 

大多数人的鼻出血都是发生在鼻腔的前部,是毛细血管破裂引起的,不要恐慌,要保持镇静。

 

首先体位摆正,身体稍微前倾,千万不要后仰,后仰的话鼻出血的血液会经过后鼻孔流到咽部,吞咽以后会刺激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症状。

 

第二个是指压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紧双侧鼻翼,持续5-10分钟,大部分患者鼻出血都可以止住。也可以用棉球塞到出血侧的鼻腔,再进行按压5到10分钟,也基本可以止血。

 

也有少部分患者怎么止也止不住,特别是见于老年人,出血就比较偏后,就不能自己止了,要及时到医院由医生处理。

 

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比如局部做一些冷敷,可以促进毛细血管的收缩,也有助于止血。

 

怎么预防鼻出血?

 

西医来讲,室内要保持湿润,如果干燥的话,可以使用空气加湿器。

 

同时,保持鼻腔的湿润,我们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是含有凡士林的油膏涂抹,也可以用油性的滴鼻剂,比如石蜡油、复方薄荷油来保持鼻腔的湿润、润滑的状态。

 

第三,控制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的揉搓和打喷嚏,也非常容易引起黏膜出血。

 

第四,要戒除不良生活习惯,比如不要抠鼻子、搓鼻子,或者把鼻毛剃得干干净净的,这会增加鼻子出血的可能性。

 

另外,饮食上多吃一些清淡的,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也可以缓解鼻出血的发生率。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王志宏:

 

现在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比较大,空气湿度降低,环境也比较干燥,非常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肠胃炎、感冒等的发生。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抵抗力下降,容易加重病情。对于这些慢性病人群,推荐以下食养原则和建议:

 

一是要养成合理的膳食习惯,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二是要科学规律进餐,定时定量、清淡饮食、戒烟限酒,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三是吃动平衡,作息规律。动则有益,选择适合身体状况的运动形式和运动时间。保证睡眠时长,还要讲究提升睡眠质量。

 

四是加强自我管理,定期动态监测体重、血压、各项血脂指标。定期进行营养咨询,科学调整和管理食养和生活方式。

 

对于超重肥胖的人群,一定要控制能量的摄入,每顿饭吃到七八分饱,结合自己超重程度,减少500-800千卡的能量摄入。还要少吃高能量食物,选择脂肪含量低的动物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提升膳食纤维摄入量。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要减钠增钾,少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同时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愉快心情和平和心态,尽量不焦虑,减缓压力。

 

对于糖尿病人群,注意能量适宜,如果存在超重肥胖同样要控制体重。主食定量,优选全谷物等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合理加餐。

 

对于高脂血症或血脂异常人群,要关注脂肪的摄入量,少油烹饪,少盐控糖。

 

对于高血压人群来说,要关注钠的含量。

 

对于心血管病人群,还要关注反式脂肪酸摄入的问题。

 

 (责编:薄荷)

标签:
节气养生科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