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立春|慈心护生,舒肝健脾
2023-02-04 08:16:24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节气养生(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作者芊麟)


2023年2月4日,农历癸卯年正月十四,10点42分,太阳到达黄经315°,我们居住的地球北半球进入二十四节气的立春。


微信图片_20230204000656.jpg


立春节气标志着北半球,由冬藏进入春生。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上午的3-9点是“一日之春”(包含了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早上3点寅时初为一日之立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立春15天,拉开了万物生发的序幕。把握好春生,是一年生、长、化、收、藏的关键,也是一日生机的关键。数千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讲:无春即无夏。春天人的阳气如同植物发芽一样生发起来,才会有夏日的生长和秋冬的收藏。如果春无生气,到了夏天才缓慢发芽,就像庄稼错过了节气才播种,秋冬则无收成。


立春处在癸卯年五运六气的“初之气”,初之气从2023年1月20日至3月21日,包含了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四个节气。气候特点是:春行长夏令。


微信图片_20230204000710.png


《黄帝内经•素问》:「初之气,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其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衄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


癸卯年立春,正处于五运六气的“初之气”:


初之气客气(当令之气):太阴湿土。


初之气主气(地气):厥阴风木。


初运,客运:火运不及,水运反盛。


初运,主运:木运太过。


司天之气:阳明燥金。


中运:火运不及。


由此气候特点引发身体失衡主要是:肝郁,脾虚之证。


1、郁证


春三月本是万物生长之际,司天之气阳明燥金克制了万物的生长,使得万物刚刚展露的生发之机被燥金之气斩杀,因此我们会看到很多春生的萌芽莫名枯萎。


在身体层面,春三月属木,主气是厥阴风木,由于主客运加临,导致木气旺盛。


当这个主气“厥阴风木”,遇到了一个专门克制他的严厉上司“阳明燥金”(司天之气),金克木,则导致“木郁”。加上“初之气”的当令之气是“太阴湿土”,土生金加剧了燥金之气旺盛,因此肝气受克制太过,得不到正常舒发。


肝气瘀滞,就会横在两肋下影响中焦运化,出现肝木克脾土太过,脾受欺负。本来母亲心火可生助脾土,奈何火运不及,心火自身太弱,不仅帮不了脾土还会“母病及子”拖累脾土。所以在立春这段时间,甚至是整个春三月,都要注意舒肝。


身体上有疙疙瘩瘩的东西(结节,囊肿,肌瘤等),趁春三月好好调理身体,莫生气,百病生于气。一生气,饭吃不下,头疼,头晕胸闷恶心,心烦失眠,焦躁抑郁,就都来了。先要保持一个平和心态,让身体这个灵魂的容器,清静、干净,没有负面情绪的染污。然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食材,调整脏腑的失衡点。


当肝郁气滞的时候,人会出现肝气犯胃,两肋窜痛,耳鸣眩晕,抑郁焦虑、烦闷、头胀头懵、牙疼、恶心打嗝、胃脘痛(胃在心下,在肋下靠近心的地方疼痛,)口中反酸,呕吐、甚至便血。


一旦肝郁气滞一段时间没有妥善化解,就会进一步克制脾土,就好像一个在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轮子本身没问题,但是闸抱得太紧(肝气被郁),轮子也就无法运转(脾的运化功能就停摆了)。


这会出现饭前没有饥饿感或者一吃东西胃就滞着不动、口淡无味、泄泻、喘证、腹中肠鸣、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不停的拉肚子,人都排空了,还想拉,有些气脱的表现)多思多虑,抑郁,身体困重,对任何事提不起兴趣,心中没有喜悦感,很冷漠。


黄帝内经讲:木郁达之,土郁夺之。应抓住饭后、戌时、丑时饮食舒肝和胃健脾。具体自我调理方向应咨询专业医师或咨询师。


2、虚症


气虚者,但凡有手脚凉,眼皮沉,后背酸懒直不起来,腰凉脚凉,人懒得动,喝水都喝不进去多少,这个时候就需要饮食补气。


脾虚湿胜的时候,人需要吃一点辣味,来醒脾燥湿,同时,还需要补肾气助脾胃消化。务必不要增加肠胃负担。


素体虚寒者,对风寒之气非常敏感,一部分人稍有风吹草动就中招了,注意脚踝、手腕、脖子,头顶都要护好穿暖。


当下饮食切勿食生冷,切勿吃撑,晚餐不饿不吃,量力而行。少吃补气,吃的多反而伤气,不利于生发。应在卯时、辰时、未时、申时加强补气。


若不幸受寒,出现上吐、下泄的症状,及时在厨房自制“炒焦茶”(最近这种情况朋友较多)。一般喝一次腹泻即止。腹泻停止后,尽量先不添加其他食物,给身体一定的时间,使其自我修复,正常运转。如果腹中有饥饿感,可在几个小时后少许喝一点米油。第二天可视情况而定,再进行饮食补气。


3、护目养神


疫情过后,自身脏腑所居住的环境,正在重建免疫系统。需要大量的气血回归脏腑,应断舍离一些无谓的人、事、物,使心神归位,元气凝聚,而不外越。当下最耗神的事情,就是每天盯着手机或者电脑屏幕看。中医基础理论:肝开窍于目。《黄帝内经》有“肝受血而能视”之说。也就是说眼睛能行使他的视觉功能,主要依赖肝所藏之血的濡养。肝和则目能辨别五色。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


眼与五脏六腑有着广泛的生理联系,早在《黄帝内经》就有专论:五脏六腑中最精华物质和能量,都要来供养给眼睛,粘稠的部分化为津液,润滑眼球使之可以自由转动(眼睛干涩就是润滑物质不足,肝血虚了。)。轻盈的部分精气化为神,使眼睛明亮、炯炯有神,可以清晰成像对焦,同时眼球周围的肌肉,有力量开合(睁眼不费劲,犯困眼皮睁不开就是肝气虚了)。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久视伤肝血,眼睛干涩、眼疲劳,就是身体发出肝血虚的求救信号。长期用眼过度,或者近距离用眼盯着屏幕看,实际上就是在耗散五脏六腑之精气,特别伤肝血。



微信图片_20230204000717.jpg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养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风暖阳


春伤于风,寒和湿也随之而来。虽已立春,但气温尚未回暖。不应过早减衣,晨起茶灸,应居密室穿暖,切勿穿薄衣当风而坐。此时茶灸不宜出汗,否则风寒郁闭肌表,容易导致内热外寒(“寒包火”的状态)。寒湿郁闭,郁而化热,增加了心脑血管问题的风险。


春三月,风寒易袭阳位(头面、颈项),切勿过早脱帽、摘围脖,如睡觉时,肩颈受寒,出现筋紧,局部肌肉、筋腱、寒凝掣痛(多为寒湿郁闭,局部气血不能循环所致),可用搜风舒络通或自制香料袋(大红袍花椒、肉桂、小茴香等)贴敷不适之处。


2、慈心护生 赏而勿罚


春三月不吃动物内脏(特别是肝脏)。多吃素食,慈心护生、放生、不杀生。春三月是一年之始,不易大动干戈,凡事三思而后行。对下属和晚辈应多多奖赏鼓励。与人相处,和颜悦色,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包容,少计较。


3、饮食起居


立春后不宜睡懒觉,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与天同行,焕发生机。惊蛰前,不宜做按摩或剧烈运动,过多释放阳气。


饮食多吃五谷、豆类、芽菜一类,比如豆芽、香椿等。血热之人,肝气过盛,食酸味以助气收敛,食甜味以缓急。虚寒之人,脾虚湿胜,食辛辣以燥湿健脾,助阳生发。


4、平和喜悦


心怀感恩,对万物恭敬之心,以平和喜悦的心态,来感恩周围一切人事物,多播种善因的种子。


5、立志


2023年2月4日上午10点42分21秒是北半球立春节气,这一时刻癸卯年就到了,在新旧磁场交替之际,民间有躲春一说,尤其是在立春前一两个小时静心、安定尤为重要。躲避天地之间新旧能量交替变化的干扰,不到处乱跑。


有条件者可宅在家一天闭关躲春,在上午9点42分-11点42分之间静心焚香打坐最佳;或找一安定放松之处,静坐读书,读经典可获得更高层级的能量。完毕之后,思考总结,过去一年的修行成长,以及未循道而行之处的原因是什么?总结过去,看清当下,并计划未来一年如何达成新的目标。立春,立志,为新的一年提纲挈领,指引方向。


微信图片_20230204000723.jpg


微信图片_20230204000728.png


(责编 薄荷)

标签:
节气养生中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