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 食疗(第一健康报道广州 记者孙晶晶 摄影孙凡 刘腾飞)
9月2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养结合标准体系——功能性食品食疗标准》子课题在广州成功举办开题仪式暨专家研讨会。
图为总课题组长刘峻杰(左)和副组长李春雷(右)
第一健康报道了解到,《中医医养结合标准体系》总课题组组长刘峻杰、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李春雷、子课题牵头承办单位广州泽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乡乡、医养功能食品食疗标准子课题组项目负责人宋力飞、全国老龄办事业发展部原主任吴秋风、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老年与临床营养专家王京钟、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负责人,全国医养结合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臧少敏、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养生教研室主任,养生学院院长刘焕兰、中国健康产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张咏、慢性病精准食疗康复新医学研究专家于泓坤、等十几位业内权威专家、学者出席参加本次开题会议。
据介绍,《中医医养结合标准》课题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大型实用型中医医养结合研究课题,课题实施周期为2016-2018年。本课题具体工作由医养结合(北京)中医研究院负责具体实施。
《医养结合功能食品食疗标准》是《中医医养结合标准体系》课题的子课题,旨在研究通过食疗方式改善中老年人的饮食习惯,调理和改善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充分发挥中医食疗技术在治未病、慢病管理和大病康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为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健康服务提供标准和依据。
图为子课题项目执行人宋力飞
对于子课题的设立,医养功能食品标准项目执行人宋力飞接受第一健康报道采访时介绍说:从中医药发展历史看,以食疗、食补、食养的日常养生对人体气血的调节,根植于民间几千年,只是分散在不同地域的饮用习惯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养老、保健食品,尤其是对老年功能性食品的开发,迫切需要制订规范性生产标准。
图为参观泽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第一健康报道获悉,医养结合(北京)中医研究院下属的功能食品研究中心就承担了功能食品标准子课题的专项研究工作,旨在根据人体不同体制分类,结合中医药的独特优势,研究开发一种适合现代社会化标准的食疗产品,包括产品的标准,应用的标准,以及使用后达到疗效的标准,为老年人及病后康复人群提供安全有效的食疗产品。
刘焕兰教授提出:制订本标准一定要扣住主题,突出中医药特色。
图为专家王京钟
王京钟专家介绍了疾控中心在老年营养与健康管理方面的研究思路。
臧少敏提出:本标准制订的目的,是要指导实践。目前,在医养结合机构,有大量卧床以及留置鼻胃管的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大多有营养不良。所以,机构现在会为这些老年人添加雅培全安素,作为营养补充。我们中华民族既然有这么好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希望在标准的指导下,在国内医养结合机构推广,替代进口产品。此外,针对认知功能障碍或其他常见慢性病,以及不同体质的老年人群,制定出相应的食疗标准,亦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并提出:各子标准在研究专业技术标准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实操性和专业人才职业体系的建设内容。
与会专家们在本次会议讨论的都非常激烈,分别从我国现有的“特医食品”管理体制到医院病房常用的“营养品”模式等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本课题的定位也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李春雷提出,本课题既要考虑目前我国一直在使用的“特医食品”的管理体制,又要区别“中医药膳”的药用功效提法。因为药膳属于处方类型的辅助性治病的食疗方式,而食疗则属于配方类型的康复调理方式。所以,我们一定要紧扣“中医”、“食疗”的特色,重点突出以中医药健康服务为元素的主线条,探索出一套医养融合模式下的中医医养结合食疗及管理标准。
刘峻杰组长最后做总结讲话,对课题组前期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讲解了当前中医药国家战略形势和全国养老方面的情况,并对中医医养结合标准制定的任务与要求作做了部署。同时他建议将“功能性食品食疗标准”子课题的名称改为“中医药食品食疗标准”。
刘峻杰认为,中医药食品食疗不是一般的食品和药膳,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保健品,它是根据老年慢性病人和病后康复等特殊人群的需要配制的具有一定疗效的食品,具有中医药物修复作用和食品功能的双重属性。我们不是为企业做一种功能性保健食品标准,而是利用我国传统中医药医学技术的独特优势,解决我国几亿老年人的切身实际问题。
刘峻杰指出,中医医养结合是国家为应对我国提前进入老年社会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我们一定要站在国家的高度,人民的立场,如履薄冰地认真工作,做出一个可具操作性的行业标准,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养老之路。要求课题组在探索这个课题的同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我国现有的关联法规和体制,同时多深入实际,收集信息,学习蕴藏在社会养老机构和人民群众中积累的有效经验,避免闭门造车和学术型研究方法,尽快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社会实际需要、操作性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药食品食疗标准”。
刘峻杰组长还对课题组的人员结构、调研方法、工作规划等等提出了要求。
图为子课题参会代表
长按二维码关注第一健康报道官方微信
(责编 秋时雨)
标签:食品食疗慢性病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