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健康报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翟振武:出生人口数量波动反映人口结构新变化

2016-01-21 14:12:21
健康阅读: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2016-01-21 14:12:21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 人口结构变化(据中国网)


在过去几年出生人数持续增长的情况下,2015年出生人数出现新的变化。从2008年以来,年度出生人数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从1592万逐渐上升至2014年的1687万。而2015年出生人数没有延续上升的趋势,反而出现了下降。 2015出生人数为1655万,比2014年的1687万下降了32万。在单独两孩政策已经实施,并且有一部分单独两孩在2015年已经出生的情况下,出生人数不但没有继续上升反而略有下降,恰恰反映了人口结构的新变化:

quanjia.jpg

图片源自网络

生育旺盛期(20岁~29岁)妇女人数明显下降。在1985年至1990年间,中国的出生人数从80年代初的每年2000万迅速攀升到2400万~2500万,形成了一个长达6年左右的出生高峰。当这些人进入到育龄期,开始生育的时候,必然引起出生人数的显著上升,2007年以来出生人数的持续上升正是这批人群进入生育旺盛期的结果。但到2015年时,这一批人中年龄最小的已经达到25岁,年龄大的已经超过30 岁。数据显示,2015年15岁~49岁育龄妇女比2014年下降528万人,其中,20岁~29岁育龄妇女下降了150万人。可见,由于生育旺盛期妇女人数的大量减少,出生人数出现了回落。这一点,从2015年出生人数的构成可以看得更清楚。2015年出生人数中,一孩出生所占的比例下降了4.1个百分点,人数比2014年减少了86万。在现有计划生育政策下,一孩生育数量的下降充分反映了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的下降情况。

在一孩生育数量下降的同时,二孩生育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从各个省单独两孩政策落地到2015年底,虽然只有一年多、不到两年的时间,在经历受孕、怀孕的过程后,有一部分人还是在2015年底生出了二孩。数据显示2015年单独两孩出生了80万左右。虽然单独两孩出生将主要发生在2016年以后,但2015年出生的约80万单独两孩,部分抵消了一孩出生数的下降,使2015年的出生数依然保持在1650万以上的水平。

hou.jpg

图片源自网络

除了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结构变化的影响外,还有一个原因影响了2015年出生人数变化,这就是“羊年效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人倾向于在吉祥的年份生孩子,如龙年、马年、猴年,金猪年等。特别是在北方,生肖的偏好更强烈。在2003年时,出生人数曾有明显下降,其实也部分反映了当时的羊年效应。2015年恰逢羊年,夹在马年和猴年之间。有些近期打算生育的人,一部分抢在马年生育了,而另一部分又推迟到猴年生育,避开了羊年。北京的情况就是一个例子,2015年3月(农历羊年开始)的分娩人数比二月份大幅度下降,而从7月份开始,孕产妇建册的数量又大幅度上升(7月以后建册的妇女会在2016年生育)。在这种情况下,羊年的出生人数,包括一孩出生人数和二孩出生人数,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出现下降是正常的。

2015年二孩出生人数的增加,还带来出生性别比的“稀释”效应。由于单独两孩的生育人群主要集中在城市,她们对孩子的性别偏好明显弱于农村。因此,已经出生的“单独两孩”的性别比更趋近于正常值。单独两孩出生人数的上升有效地“稀释”了全部出生人口的性别比,拉动了偏高的性别比向正常值回归。2015年全国出生性别比降到113.5,比2014年明显下降,部分反映了单独两孩出生数量对性别比的“稀释”效应。

2015年出生人口中一孩出生比例和人数的下降反映了第四次出生高峰(2008~2015年)的结束,而单独两孩出生的增加及时弥补了第四次出生高峰结束导致的出生人口的下降。而且,单独两孩出生还拉动了出生性别比的下降。随着猴年的到来,随着单独两孩出生量的进一步增加,新一年出生人数总量会比2015年增加,出生性别比也有可能进一步下降。(翟振武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

二维码关注第一健康报道官方微信

 二维码.jpg


2023
相关推荐
©Copyright 2013 - 2023北京第一健康报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10-52478634京ICP备1503921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40924号技术支持:中互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