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若病魔找上门,即使身体原本看似强壮的年轻人,也兵败如山倒。
只是,跌倒后,年轻病患要如何应对,他们是否能更快地站起来?他们的康复之路,会比年长病患来得更顺遂吗?我们访问了专科医生。
中风
根据资料,过去5年,新加坡中风病例有增加的趋势;去年的中风病人中,有9人还不到15岁。
保健促进局属下全国疾病登记处近期发表《新加坡中风记录:2009-2013年新加坡的中风趋势》报告,在2013年,中风在公共医院接受治疗的新加坡公民及永久居民,共6567人,其中9人在15岁以下。
年轻患者病因
国立脑神经医学院脑神经内科部门顾问医生胡正廷解释,以发病年龄来说,大多中风患者年龄大于75岁,之后才是65岁至75岁的年龄层。因此,相对来说,50岁以前中风比较少。
无论年龄,中风的原因可分为出血性中风(haemorrhagic stroke)和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出血性中风,多是老人家的高血压没有良好的控制,导致脑出血(脑溢血)所引起。缺血性中风则因血管受堵,使脑部无法获得血供而引发。
然而,胡正廷医生指出,年轻患者也可能因其他原因发病,例如血管异常问题等,也有部分没有明显的发病原因。
40来岁的陈先生是生意人,但因缺血性中风,影响行动力,连握笔写字都有困难。他说:“在职业治疗师的协助下,我练习手指运动,也练习写字。不只是我接受治疗,治疗师也教导我的太太,怎么在家中帮我继续疗程。现在,我恢复书写能力,也能继续做生意。”
康复视中风程度
中风患者的康复道路是否顺遂,不以年龄为关键,而视中风严重程度。
不过,胡正廷医生说,大致上年轻患者因脑部的应对能力较强,复原也会比较快速,物理治疗疗程也可以更紧密。
他分享两个复原结果不一的病例,有一名40岁的男病人,中风后严重瘫痪,完全无法行动。另一名较年轻的女病人,虽然中风无法说话,身体一侧也瘫痪,但因及早在中风后的几小时内接受治疗。几天后,她便能说话,身体的行动力也几近正常。
年轻病人的顾虑
新加坡中央医院康复医学部门高级顾问医生莫洁辉补充,年轻病人除了健康亮红灯,也可能面对其他家庭和社会问题。
他进一步分析:“如果年轻病人是家中经济支柱,中风后他可能无法继续工作,经济将出现问题。如果还有妻儿要照顾,可能会影响家庭关系。”
对此,陈笃生医院职能治疗部门首席职能治疗师张建才也同意,他说:“年轻病患的健康复原目标和需求,和年长者不一样,例如他们需要恢复工作能力,还原家庭和婚姻关系等。”
对前途看好的年轻人来说,中风让他们措手不及,心理上需要更多的调适。
陈笃生医院心理学家吴嘉慧说:“年长病患担心的是,是否能自理,或是否有看护者帮忙照顾;年轻病人想的可能是未来的就业能力、经济问题等,有不少心理负担。”
好消息是,近年来中风治疗有不少进展,也采用科技,提高复原成功率。例如Lokomat步态训练,以虚拟科技让病人学习走路;Armeo机器人手臂能协助病人重拾手臂行动力;可协助恢复行动力的Wii游戏等。
陈笃生医院物理治疗部门高级物理治疗师礼佳(Rachel Yzelman) 说:“患者的复原道路上,有多个医学专家扶持,如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语言治疗师、营养师等,全面照顾希望病人尽快康复。”
“FAST”检验法
中风是否会找上门,有很多因素,如家族遗传、高血压、糖尿病等,但好好管理健康,也能掌控中风的风险。
莫洁辉医生说:“健康饮食、远离烟酒等都是健康不二法门。”他认为,一般人对中风的认识不足。因此,应该提高这方面的认识,保护自己和家人。
胡正廷医生分享,遇到中风情况时,人们可采用“FAST”(急救法的英文缩写)方法。
“F”代表英文Face(脸部),查看脸部是否有一边下垂?病人举起双手(Arm)时,是否有一边比较虚弱无力?叫病人说话(Speech)时,是否清晰,还是无法言语?遇到这些情况,就要在短时间(Time)内,将病人送到医院求医。
帕金森症
随着人口老化,55岁以前患上帕金森症,就属于“年轻病患”。
新加坡中央医院脑神经科部门高级顾问医生陈永庆副教授透露,帕金森症(Parkinson's Disease)主要是因为脑部缺少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退化疾病。他解释,帕金森综合征有很多种,最常见的病因是原发性帕金森症。
最年轻病患19岁
陈永庆副教授接触过最年轻的原发性帕金森症病患只有19岁,然而,不管年龄大小大,症状都一样,主要是:行动缓慢、双手颤抖、手脚僵直、口齿不伶俐等。
因脑部神经失调,所以患者会出现所谓异常动作。陈副教授说,有个30多岁的原发性帕金森症病患,他有一次走过一个榴 摊时一直摇头,摊主不明白地问,我都没有叫你买,你为什么一直摇头?
手脚、声音、头部发抖、行动缓慢等,都可能是一些发病前兆。不过,陈永庆副教授指出,手抖是年轻人中一个常见的情况,先别与帕金森症混淆。
他说:“例如看年轻侍应生拿托盘、碗碟时,手一直在发抖,他可能是属于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特发性震颤会使身体部位呈现震颤状态,除了手脚,也可能影响头部和身体。不过,值得留意的是,这些患者可能在年老时,出现帕金森症。
大致上,年轻病患对药物的反应会比较好,但因为得长期服药,医生得拿捏控制得当,避免产生幻觉等副作用。
另外,也可进行电极刺激治疗(Deep Brain Stimulation)手术。医生在头顶丘脑部位,置入释放电极的铅环,电线浅埋入皮下层,从耳后、颈项一直连接到置入胸部上方的起搏器,置入后只需调好频率和电压,电极就会开始刺激脑深处,5年后起搏器电池耗尽才换电池。
须长期与病魔搏斗
病魔当前,年轻人也乏力对抗。陈永庆副教授说:“帕金森症虽然不致命,但要持续长期与它搏斗。一些年轻病患比较缺乏恒心和毅力对抗病魔,担心医药费、生活费,精神压力也不小,甚至患上忧郁症。”
他补充,即使得病也不等于被宣判死刑,每个病人的退化情况不一样,有的病人过了10年,情况没什么改变。
对于年轻病患来说,家人的扶持非常重要。陈永庆副教授举一个例子:有个三四十岁的男子因帕金森症,无法如常上班。于是,由太太去工作,他留在家当家庭主夫,并从事兼职工作。家人互相协调,可帮助病人渡过难关。
类风湿性关节炎
早上睡醒后,觉得多个关节僵硬和肿痛,两三个小时后症状才消解?
这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患者“典型”症状。患者以女性居多,常发年龄是20至50岁之间,一旦出现上述症状6星期未除,就该看医生。
要区别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奶奶、婆婆们所患上的骨关节炎不同。骨关节炎是退化性关节炎,是长期磨损或者受伤后所引发的关节炎,常发年龄在65岁以上。
类风湿性关节炎则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攻击关节的一种长期慢性炎症。
新加坡中央医院风湿与免疫学部门高级顾问医生熊嘉俊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在休息后,比较明显。因此,患者会经过一夜睡眠后,早上起来就觉得关节特别僵硬和肿痛。长期下来,它会造成关节变形以致残废,也会因痛楚和磨损,使关节失去部分活动能力。另外,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能会影响器官如肺、心脏、皮肤等,例如导致呼吸困难。”
医学上无法确定病因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一般经由活动后,疼痛不适会获得改善,这和骨关节炎情况相反,后者通常因活动多,疼痛更多。
目前,医学上还无法确定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熊嘉俊医生说:“只能说是多种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例如遗传基因、感染、环境等相关。”
越早诊治,就能更好控制病情。虽然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但可有效控制,如服药、做物理治疗、职能治疗服务等,大多数病患可正常生活。
熊嘉俊医生说:“年轻女性只要控制病情,还是可以生育的。”他认为,唯一要注意的是不可随意服用药物或中药,避免未知的药物副作用。
青光眼
30多岁的琳达(假名),热爱画画,却发现对色彩的敏锐度减退,在绘画时,一些颜色怎么看,都好像“不对劲”,不是画作理想的色彩。
在医生的诊断下才惊觉,原来患上青光眼(glaucoma)。
杜克——国大医院研究生学院兼任助理教授郭栋梁受访时指出:“青光眼发病概率和家族病史有关联,如果直属亲戚患病,风险就会提高。”
没及时治疗可能失明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力(intraocular pressure)升高,对视神经(optic nerve)渐渐造成伤害的一种眼病。眼压升高造成眼房水(aqueous fluid)不均匀,排除液体时出现问题,在眼球内部积聚并挤压视觉神经,挤压成为凹陷状或凹面形状。
若没有及时治疗,还可能失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显示,青光眼是最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
患者早期视力改变微弱,某些周边部分的视力会首先受到影响,渐渐扩展到中心,视线越来越窄。到了后期,连中心视力也受影响,最后导致失明。
一些年轻人对它掉以轻心,但它可影响不同年龄层。庆幸的是,本地40岁以下青光眼患者并不多见。
也是新加坡眼科中心青光眼顾问医生的郭栋梁解释,最常见的青光眼包括开角型青光眼(open angle glaucoma)和闭角型青光眼(closed angle glaucoma),后者一般在年长病患中最为常见。
闭角型青光眼也可能因眼部受伤、手术、药物(糖尿病、高血压等)所致。虽说年轻病患大多得的是开角型青光眼,但如果因眼部受伤,如运动员打球受伤、客工因工受伤等,也可能出现闭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无法治疗
青光眼的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往往视力开始退化才被发现。郭栋梁医生提醒:“一旦发现视野有所不同,或出现光环(halos),应赶紧求医。”
青光眼无法治疗,只能依靠药物加以控制,减低眼内压力,或者通过手术来提高眼内眼房水的外流。某些情况下,也能依靠激光来增加眼房水的外流。
以琳达的情况来说,她的部分视神经(optic nerve)受损,但使用医生配给的眼药水后,病情受到控制。她的青光眼问题虽然可能随年龄增加而加重,但定期复诊检查眼压,是控制病情的方法。
(责编 郝建一)
标签:中风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