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相继出炉为患者带来实惠 还有哪些不方便?
2014-06-13 08:40:44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第一健康报道 / 


    6月11日,朝阳区南部医联体正式成立。旨在打通双向转诊、引导患者实现分级诊疗、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状态的“医联体”几乎在一夜之间遍地开花。


1.jpg



  从首个骨科医联体,到首个儿科医联体,再到首个中医医联体,根据《北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6月底前,本市六城区每个区都将有2个医联体签约运行。到2016年底前,全市医联体的数量将达到50个,实现居民全覆盖。


  近期,记者实地走访多家医院,发现医联体的相继出炉的确为患者带来不少实惠,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便之处。


  试点


  “每周半天查房带教和半天门诊,还会参与一定的管理”


  下午五点,朝阳医院呼吸科的副主任医师逯勇走出专家诊室,结束了他在医联体成员单位——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半天门诊。从去年11月起,他和朝阳医院其他6位高级职称的医生在社区医院又多了一个新头衔——责任主任:“不仅有每周半天的查房带教和半天门诊,还会参与一定的管理,带动社区医院的发展。”


  成立于2012年11月的“北京朝阳医院医疗联盟”是北京市首个“医联体”试点。除牵头医院外,还包括朝阳区内1家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和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我们根据社区的专业特色,安排医院的相应科室去对接。”朝阳医院社区医疗办公室主任胡云岭谈道,“去年,下转患者707人,上转85人,今年截至目前,下转215人,上转22人。由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及时转出,床位周转率也有了明显提高,平均住院日从9.2天缩短到8.4天。”与此同时,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刘运杰表示,医院床位使用率也从70%左右提升到接近100%,“原来被长期占用的床位也逐渐用于康复治疗,医院医疗资源价值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与朝阳医院医联体相比,同属于早期试点的世纪坛医院医联体情况要更加复杂,“一般都是单一协作模式,而我们是唯一一家三种模式并存的医联体。”世纪坛医院副院长闫勇表示,“除了协作模式外,还包括了我们医院直管的6家,以及后来托管的某单位医务室。在地域上更是覆盖了海淀、丰台、房山和门头沟四个区。”尽管困难重重,但世纪坛医院仍然坚持为成员单位开辟绿色通道,并派驻专家坐诊。


  然而,另一家处在其他医联体中的医院处境有些尴尬。据这家医院院长介绍,“医联体成立以来,还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工作安排。”在他看来,目前基于技术协作的医联体要想更加稳定持久,还有不少细节值得跟进和完善,“比如医联体开展的远程会诊,费用谁来拿?收费标准怎么定?在会诊中间如果出现误诊,责任如何划分?这些都需要有更加细致的考虑。”


  便利


  “CT、核磁检查,直接通过预留的绿色通道解决”


  下午不到两点,78岁的林老伯坐了整整一个半小时的公交来到安贞医院,挂了个高血压科的普通号,“好家伙,106号!”他叹了口气,回头看了看候诊区里密密麻麻的人群,好不容易在角落找了个空位坐下来。“社区都是全科医生,在诊断方面还是相对弱一些。况且这些医院也能报销,算下来跟在社区差不了多少,那我干吗不来大医院?”


  尽管医联体的覆盖面在不断扩大,但因为观念、医保等种种原因,像林老伯这样坚持直接到大医院看“小病”的患者仍然不在少数。


  “现在一些老百姓还没有习惯分级诊疗,事实上,医联体可以为患者提供很多便利。”胡云岭介绍说,“以CT、核磁等检查为例,现在很多大医院都要等上很久,但如果是先到医联体中的社区医院,确定有检查需要后,可以直接通过我们预留的绿色通道来解决,省去了大量的等候时间。”此外,朝阳医院还与成员单位建立起了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可以将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直接传输到朝阳医院阅片室,远程协助基层医院进行诊断。“下一步还会把双向转诊信息化,让患者就诊更方便。”


  在刘运杰看来,引导患者首诊到社区,最好还能在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有保障的前提下,完善配套的市场调节机制:“比如,社区医院挂号10元,医保都报销;二级医院30元,个人出20元,医保也报10元;三级医院50元,个人出40元,医保同样报10元。这样一来,让老百姓真正能看到不同级别医院之间的差距,觉得一个感冒值不当自己花40元到三级医院,那么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会更愿意留在社区,确保疑难杂症和重症患者能够在大医院更快地实现就医。”


  疑惑


  “同样是主任医师,为什么在社区不能开出三级医院的药?”


  对于医联体来说,社区药品种类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工作的推进效果。


  86岁的刘奶奶是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常客,有气管问题的她几乎每周二下午都要过来开药、复查。医联体的成立,对她来说已经算解决了大麻烦,“过去都要打车去朝阳医院,还总挂不上号,且等呢!”唯一遗憾的是,逯勇给刘奶奶开出的药方中,还是有一种药不能在社区拿到,“我让孩子拿着药方去朝阳医院,好歹省得我去那边折腾一趟,要是哪天药都能在社区拿到,那就更好了。”


  “去年10月份开始,社区已多放开了二百多种药,如果没有住院病人,应该基本能满足,但对于我们这样有病房的,尤其是对口朝阳医院的心内、呼吸等科室,还是会有二三十种药的缺口。”刘运杰举例,“像肠营养剂,很多不能进食的患者需要用到,在三级医院可以报销,但社区不行,还有三代以上的抗生素,以及一些专科用药会受到限制。”对此,一些牵头医院的负责人也很无奈,“派专家下去,社区通常要陪一个医生,除了辅助操作外,还有个重要任务就是问一下要开的药在社区有没有。”


  刘运杰有些困惑,“同样是主任医师,为什么在社区就不能开出三级医院的药?只按庙的大小来决定开药范围,这对医生来说似乎不太公平,也给患者增加了不少麻烦。”胡云岭认为,“药品如果全面放开,医保压力的确太大,但至少可以让一个联盟内部打通。”


  建议


  “医保可以考虑


  给一个联盟打个包”


  在已经成立的医联体中,跨行政区域、不同属地管理的状况普遍存在,成员单位对于统一平台和一体化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


  “现在卫生行政部门分割,市有市的规划,区有区的规划,未必都能同步,像我们这样跨区域的医联体就会难免遇到协调不畅的情况。”世纪坛医院副院长闫勇表示,“我们医院已经开发了一套信息系统,在直管模式下的医院间能够实现信息的互通互转,但协作、托管模式的还不行,病人的信息无法在各医院间统一管理。”


  医联体成立后,世纪坛医院也在努力尝试将整个联盟内部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这就需要根据属地规划和医院各自的专长来做通盘考虑,过程中要跟不同的管辖部门反复沟通,往往很难完全按照牵头单位的想法和成员单位的意愿去调配资源。如果将来能够实现一体化的行政管理,医联体的资源整合效率会更高,对患者来说,也能享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


  相比之下,成员单位同在朝阳区的朝阳医院医联体运转起来似乎顺畅许多,“朝阳区卫生局有着统一规划,我们和各成员单位之间也更容易在目标上达成一致。只是到年底的时候,会遇到一些社区医院因为医保总额控制,额度已经用完,所以在接收方面有一些难处。毕竟每个医院都要生存,超出总额的部分目前没办法解决。”胡云岭建议,“医保可以考虑给一个联盟打个包,而不是单个医院,这样我们能够根据需要再做分配,对转诊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有帮助。”


  第一健康报道/    (新闻热线52478634/18911595819)


   (责编 小伟  来源:北京晚报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