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内镜可诊治消化道早期癌
2014-07-17 09:43:51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第一健康报道 /


   内镜,即内窥镜,是一种设备,由体外经过人体自然腔道送入体内,对体内疾病进行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脏器内腔病变,确定其部位、范围,并可进行照相、活检或刷片,大大提高了癌的诊断准确率,并可进行某些治疗。


    内镜现在应用广泛,如胃镜检查胃癌,支气管镜检查肺癌、气管癌,食管镜检查食管癌,乙状结肠镜检查直肠癌、乙状结肠癌,膀胱镜检查膀胱癌,喉镜检查喉癌,鼻咽镜检查鼻咽癌,阴道镜检查宫颈癌、阴道癌等。


    在我国,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数的一半以上。由于缺乏对疾病早期预防的观念,以及部分医生对消化道早期癌的重视不够等诸多因素,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费用高,疾病负担重,远期效果差。若能在肿瘤发生的早期进行诊断并实施治疗,其疗效及预后将获得极大提高。


    消化道早期癌,指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或局限于黏膜层的消化道肿瘤,包括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以及早期大肠癌。对消化道早期癌进行干预和诊治,不仅符合国家肿瘤防治策略,也是降低国家医疗经济负担、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多数消化道肿瘤均有从癌前病变到早期癌再到浸润性癌的演变过程。这就为消化道早期癌的内镜诊断和早期治疗奠定了基础。以食管癌为例,早期食管癌患者通过积极治疗,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晚期治疗五年生存率仅5%。目前,消化学科已经进入内镜、腔镜时代。据最新统计显示,我国的消化内镜医师已达3万人,能开展消化内镜诊治的医疗机构有6100余家。消化内镜新诊治技术的出现,不但明显提高了消化道早期癌的检出率,也为我们开展消化道早期癌内镜治疗提供了基础。


    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


    根据《医学科技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年)》的要求,我国肿瘤防治重点放在一级预防(包括信息收集和危险因素控制)、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的建立和评价以及综合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方面,以提高常见恶性肿瘤的早诊早治率,推动综合治疗规范的形成,提高治愈率。


    医疗机构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早期癌诊断模式,努力开展无症状人群的早期筛查,提高各级医院消化内镜诊断早期癌的水平,使消化道早期癌的内镜诊治由区域性过渡到全国范围,让更多的民众了解消化道癌的发生发展与危害,提高全民防癌治癌意识。同时要制定一个高危人群的入围标准,组建一支训练有素、能够甄别早期癌的内镜医师队伍,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实行普查及筛查。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消化道癌前病变与早期癌,最大限度降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率。


    要提高对黏膜糜烂、红晕、褪色或黏膜皱襞突然变平、纠集、僵直、边界不规则病变的认识;让活检更具有靶向性,通过内镜图像与病理标本的反复比对提高对消化道早期癌的识别能力。


    理想的早癌内镜诊断流程,应使用高分辨率普通胃镜观察较大范围内的胃黏膜变化,选出怀疑区域之后联合应用各种辅助技术及图像优化技术对病灶进行重点靶向观察,协助判断病变范围、深度等情况以提高识别能力。而且病理标本处理的规范化是早期癌诊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消化道早期癌的治疗


    目前,对消化道早期癌患者的内镜下治疗可大致分为病变破坏技术和病变切除技术两类。


    病变破坏技术主要是使用不同种类的能源对病变进行“烧灼”治疗,包括氩离子凝固术、光动力疗法、射频消融、局部注射治疗及冷冻疗法等。病变破坏技术在早癌治疗中的有效性虽已得到证实.但因其无法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价,其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病变切除技术主要包括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病变切除技术在对病变进行切除的同时还可对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价,操作比较简单,创伤较小,患者恢复较快,费用较低,目前在日本等国家已普遍开展,国内此项技术的应用亦逐年增多。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ESD术以及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3年生存期基本相仿,尤其ESD技术在达到整块、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也带来了比传统EMR技术更低的复发率。随着其适应证的逐渐扩大,ESD有望成为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手段。


    今后,随着内镜检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患者术前的分期将会更为准确,同时内镜治疗适应范围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消化道早期癌患者将受益于内镜治疗。


    消化道早期癌病人的监测


    预防肿瘤复发应该建立合理的随访制度,这将有助于我们评价消化道早期癌内镜治疗的疗效,及时发现术后复发和远期并发症,进一步改进和优化适应证。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对医疗模式的改变,未来我们应该重点致力于“小核心、大网络”的协同研究建设模式,建立多层次、逐级辐射全国的消化道早期癌和转化医学研究的网络基地。通过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建立消化道早期癌全国协同诊治网络,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符合国际研究规范和运行模式的高质量临床研究。使发现的消化道早期癌依照逐级验证制度送入具有较强内镜治疗能力的内镜中心,经过进一步核准,确定个体化、规范化内镜治疗策略,造福于患者。


    近年来,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消化内镜领域发展迅速,传统内镜应用指征继续拓展,新的内镜技术不断涌现,内镜诊治理念日趋更新。重视消化道早期癌的内镜诊治,采用有效的手段进行早期诊断及干预并进行规律随访,将改变消化道早期癌诊疗模式,提高检出率及病人生活质量。


第一健康报道/     (新闻热线52478634/18911595819)


    (责编 秋时雨)  来源:北京青年报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