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睡够了吗?全国爱卫办科普睡眠健康→
2025-03-19 17:31:08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产业品牌推广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睡眠(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记者陈樾)


你有好好睡觉吗?据国家卫健委官网,3月18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布《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对睡眠相关内容做了科普解读。

 

文章提到,不同年龄段人群所需睡眠时长不同,且因人而异,良好睡眠常表现为醒来后感到精神充沛、心情愉悦。

 

一般来说,0-3月龄婴儿每天需要13-18小时,4-11月龄婴儿12-16小时,1-2岁幼儿11-14小时,学龄前儿童10-13小时,中小学生8-10小时,成年人7-8小时,老年人6-7小时。

 

良好睡眠质量通常表现为:入睡时间在30分钟以内(6岁以下儿童在20分钟以内);夜间醒来的次数不超过3次,且醒来后能在20分钟内再次入睡;醒来后感到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

 

成年人推荐晚上10-11点入睡,早晨6-7点起床。老年人推荐晚上10-11点入睡,早晨5-6点起床。

 

文章指出,长期睡眠不良会导致反应迟钝,学习工作效率下降,还会诱发焦虑、抑郁等问题,增加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患病风险。

 

文章对失眠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睡眠障碍作了解释:

 

失眠症是指尽管有适宜的睡眠机会和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长和(或)睡眠质量感到不满足,并引起相关日间功能损害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症可单独存在,也可与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或物质滥用等共病,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指睡眠中上呼吸道塌陷,引起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的疾病,以睡觉打鼾为主要表现,可引起全身多系统的损害。

 

文章提示,经常出现失眠、白天打瞌睡、睡眠呼吸障碍、睡眠不规律、睡眠时异常动作等表现,提示可能患有睡眠障碍。

 

如经常出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6岁以下超过20分钟)、睡眠中觉醒且醒后无法再次入睡、白天频繁打瞌睡犯困、夜间鼾声响亮伴有呼吸间歇、睡眠不规律、睡眠过程中出现梦游、遗尿等异常动作时,提示可能患有睡眠障碍,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睡眠问题已影响到健康和日常的工作生活,应尽早去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帮助,不同睡眠障碍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

 

文章特别提到,中医治疗睡眠障碍的方法很多,如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膏方、中药茶饮、针灸、推拿按摩、耳穴治疗、芳香疗法、五行音乐疗法以及饮食调理、情志调节、导引疗法等,需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候辨证施治。


(责编:薄荷)

标签:
全民健康睡眠科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