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国 心脑血管(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记者康梅)
在11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胡盛寿和国家癌症中心党委书记张勇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轻化的趋势”、“癌症发病是不是更加年轻化”的热点话题”,提出专家意见。
胡盛寿: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轻化的趋势确实存在,抛开一些猝死的个案不谈,我们在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患者的调查中,发现他们首次发病的年龄有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生活方式转变的影响。
比如在饮食方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多吃水果、奶类、谷物类、豆类,以及少盐少油、控糖限酒,近些年来我国居民膳食中新鲜水果、蔬菜和奶类确实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是全谷物和豆类的比例却在持续下降,而脂肪摄入和供能占比不断上升。简而言之就是粗粮吃得越来越少,油脂吃得越来越多。
再比如,在运动方面,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周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球类运动、游泳、骑车等等都是非常好的选择,但我国居民中主动运动锻炼整体不足。同时,工作相关的体力活动水平有明显下降的趋势,久坐的比例变得越来越高。
此外,年轻人还面临心理压力和睡眠不足的问题。对于他们而言,培养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保证充足规律的睡眠,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定期接受规范化的体检,都是预防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应大力推广。
此外,对于“癌症发病是不是更加年轻化的话题”,国家癌症中心党委书记张勇在发布会上作了分析。
张勇:
我们也关注到,社会上有关于癌症发病是不是更加年轻化这样的讨论,应该说癌症发病是否年轻化不能一概而论。
不同癌症发病的年龄分布差异是比较大的,比如男性前列腺癌,可能在60岁以后才逐渐发病,但是女性乳腺癌从30岁开始发病率就逐渐上升了,40-50岁已经是发病的高峰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如果单纯从发病的平均年龄看,癌症的平均发病年龄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也就是老年人的癌症发病在总人口当中的占比越来越多。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部分具有长期连续监测数据的人群肿瘤登记数据来看,如果扣除人口老龄化因素的影响,也就是假定人口的结构不变的话,大多数癌症的发病并没有呈现出年轻化或者老龄化的趋势,而是基本保持相对的平稳。但是个别的癌症,比如前列腺癌发病的年龄分布确实是逐渐趋向于年轻的,而肺癌的发病年龄分布则逐渐上升。
总之,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发生癌症,但是儿童和青少年期间发生癌症的风险是比较低的,不过随着癌症相关的诊疗和检测技术的进步,以往很难被检测出来的一些癌症,现在越来越多的被检测出来,这可能也会导致社会上的一些误解。
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发布会上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重大的慢性疾病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到居民总死亡的比例已经超过80%。
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多个部门制定《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的实施方案(2023-2030)》和《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提出进一步完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癌症防治体系建设,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提升群众的健康素养水平,为增进群众健康福祉、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奠定良好基础。
方案提出:到2030年的目标任务,即到2030年30岁以上的居民高血压的知晓率不低于65%,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率不低于70%,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下降到十万分之190.7以下,在癌症领域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要达到46.6%以上。
(责编 秋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