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国 会议(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记者康梅)
第一健康报道消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肿瘤生态学会成立暨肿瘤智库公益基金募集大会及学术研讨会”12月17日在线上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风险评估与系统干预专业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蛋白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肿瘤风险评估与系统康复委员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风险评估系统与康复委员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肿瘤生态学会、肿瘤智库公益基金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风险评估与系统康复专业委员会(筹)、北京中西医慢性病防治学会健康评估与疾病干预委员会、青岛普罗吉蛋白研院、中科院计算所西部高等技术研究院、肿瘤智库平台协办。
中国工程院詹启敏院士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他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肿瘤生态学会的成立是持续推进肿瘤诊疗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探索肿瘤生态系统,更深入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康复体系,对更好的解决肿瘤防治具有深远意义。以系统性思维理解生物分子、细胞、组织器官、机体、医疗资源、社会、自然环境等多个层级之间相互作用,从系统的角度去认知疾病发生机制,揭示疾病的本质,描绘出生命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深刻认识肿瘤防治系统。
詹启敏指出,探索建立系统思维指导下,从肿瘤本质出发构建中西医融合的防治理论体系,从生物进化、炎症和免疫等全新角度揭示肿瘤发生、发展、康复的规律,实现精准评估预后,为临床提供疗效确切治疗方案、避免无效医疗,更精准评估手术获益情况,提升系统疗效,推进顺应自然科学和生命规律的肿瘤康复理论,有重大现实意义,也必将对人民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会议透露的信息显示,“肿瘤智库”成立的初心是为患者提供诊疗决策顶层设计,基于对"肿瘤治疗需要系统思维、综合施策的基本判断",实现系统思维指导下肿瘤康复易于实施,期待汇聚跨学科众多人才的智慧和力量。随着肿瘤智库的不断壮大,最终实现肿瘤诊疗的一站式服务和全程跟踪诊疗的模式,从而伴随着诊疗流程的优化和康复策略的完善,共同建设肿瘤智库,为探索肿瘤重大科研项目设计、肿瘤疾病防治与医疗资源优化整合、诊疗决策、医疗资源配置及基金使用提供咨询建议。
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远程智能临床试验数字化研究也是创新。
据悉,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肿瘤智库”将联合疾控中心、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基金、医疗机构,进行科研立项,推进远程化、智能化、数字化临床试验;整合互联网医院、诊所、药店、大健康平台、康养基地等机构;依托"互联网+医学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平台"高效集成,建立癌症患者精神、生活、经济上的关怀体系,为建立"肿瘤康复的中国方案"做出贡献。实现为患者提供更加和谐、便捷的医疗服务,疗效更佳的治疗策略的目标。
会上,周晋峰秘书长详细介绍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肿瘤生态工作委员会成立的背景和重要社会意义。
他说,树立自然、人类、动物,地球所有生命同一健康观念,聚集各领域专家、学者,整合前沿科学技术和理论,探索肿瘤发生、发展、康复的生态系统,推进顺应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的肿瘤康复理论新理论体系,不断优化诊疗流程和完善康复策略,为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做出我们的贡献。
据介绍,学会依托会议向全社会各界人士发出倡议:诚邀全球肿瘤专家加入肿瘤智库、向医疗机构征集“癌症转移患者康复病例”,建立肿瘤创新治疗方案奖励计划,具体奖励实施将在2023年5月14日大会上进行评选;援助100名患者计划、启动肿瘤智库公益基金募集项目,向社会公布捐赠、援助热线、期待社会各界人士、爱心企业踊跃参加。
大会学术部分阶段,山东省立医院孙志坚副院长、美国卡马诺斯癌症研究所胡伽尼研究员、原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外科系宗康拉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刘铁夫教授、阜外医院心肺功能科孙兴国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高禹舜教授、航空中心医院胸外科窦学军主任、山西大学生命科学院李卓玉院长、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刘春芳副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康春生副所长、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血液科叶芳主任、河南大学基础学院郭向前副院长、中科院计算所高性能计算机中心陆星亦研究员、南京林业大学陈宁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齐向华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张发明主任、协和医学院生物教研室李智立主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秦健勇、暨南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陆元志主任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通过与会专家讨论,探索未来肿瘤治疗的方向,形成当前癌症治疗的整体认识和突破。
经过大会广泛研讨,确立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肿瘤生态学会未来主要工作将五个方面进行:
一、自然孕育生命,只有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生态系统,认识自然与生命的关系,才能更深理解理肿瘤的发生规律;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超过90%的肿瘤发病与环境污染因素密切相关,长期慢性的环境危害与肿瘤发生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利用不同的研究范式和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从社会生物学的角度,探索人的社会行为、认知及态度、社会环境因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信仰、价值观的维度进行诠释肿瘤发生规律。
三、从细胞微环境生态,以细胞分化诱导、抗炎,改善缺氧,神经、免疫、激素、代谢、运动、中药的系统性肿瘤康复体系,更加有效地为患者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实现 “中西医融合,构建人类完美医学”。
四、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远程智能临床试验数字化远程研究平台。从科研院所科技项目转化、整体治疗的科学性、疗效评价体系持续创新,进行科研立项,推进数字化临床试验,推动数字化临床试验远程化、智能化、综合化,为临床提供最佳诊疗方案。
五、从患者获取疾病知识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大病救助机制、就医流程选择得到不断优化、有效药品的供应及时性、院外康复管理系统性,不断完善整体策略的科学性,整合互联网医院、诊所、药店、大健康平台、康养基地等康复生态系统,构建医护、家庭、单位、社会给予癌症患者精神、生活、经济上的关怀体系,创造一个温馨生存环境。
据悉,第二届肿瘤生态学大会将于2023年5月14举办,期待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一道为中国肿瘤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责编 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