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健康报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今夜23点04分迎接壬寅小寒

芊麟2023-01-05 22:31:42
健康阅读: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2023-01-05 22:31:42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节气(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作者芊麟)


2023年1月5日,农历壬寅年腊月十四,23点04分,太阳到达黄经285°,我们居住的地球北半球进入二十四节气的小寒。


微信图片_20230105233202.jpg


《淮南子·天文训》:「(斗)指癸,则小寒,音比应锺。」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俗话说:“大寒小寒,冻成一团。”今年的小寒节气却不那么冷。受木星临近地球的影响,形成了北半球“冬行春令”的气候特点。(冬行春令:即冬天的节气来的是春天的气候,风大,不利闭藏,反助生发。)


这将导致万物冬藏不藏,阳气过早外泄,植物提前开花、发芽。待春三月“倒春寒”来临时,继而受冻凋亡。人如草木,草木受伤之时,也是人与动物患病之时。轻则春三月疲软乏力,缺少生发之气,免疫力低下。重则一场倒春寒,加之最新变异毒株席卷而来,使人中病倒下,腹泻、发烧、咳嗽、身体疼痛、浑身乏力。


小寒到大寒这15天,仍处在壬寅年五运六气的“终之气”,应注意御寒保暖,同时守好冬藏。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的特点、能量、方向,我们通过五运六气就可以了解当下的气候特点和致病因素。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阳司天之政)终之气,地气正,风乃至,万物反生,霿(méng)雾以行。其病关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藏而咳。」


《黄帝内经》:「冬伤于寒,冬生咳嗽;春伤于风,春必病温;夏伤于暑,夏生飧泄;秋伤于湿,秋必痎疟。」


壬寅年终之气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厥阴风木,主运、客运皆为太羽(水运太过);中运为木运太过。在泉之气为厥阴风木。冬行春令,相火不藏,生发太过。


冬至养生文章中,我们已经详细讲到,当下寒水生风木,木气过旺,导致了三方面问题。


微信图片_20230105233559.jpg


三年大疫,起于2019己亥年冬,经历了2020庚子年、2021辛丑年。再到当下2022壬寅年。回顾历史,中华民族所历经的灾难和艰苦时期,惊人的相似。祖先通过五运六气分析总结告诉我们,自然界的六气,每六年轮回一次。


中国古代用干支纪年法,干是十天干(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支是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二者组合搭配成60对,所以60年是一个轮回,也称为一个甲子。比如2019年是己亥年,60年前的1959也是己亥年。


每逢遇到己亥、庚子、辛丑都是北半球气候比较特殊的年份,自然灾害较多。而且这种时空特点每60年出现一次。60年前如此(1959-1961三年自然灾害),120年前亦是如此,都是极为艰难困苦的时期。


困苦是上天赐予的厚礼,透露着质朴圆融的智慧。教会我们思考,哪些该放弃,哪些该坚持?今后要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如何运用中医思维,顺应自然,养护生命。


小小病毒引发的瘟疫,是偶然中的必然,病毒早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如果没有气候变化,人体内环境没有给病毒创造生存条件,病毒也会和人类保持距离,相安无事。


瘟疫当下,大多数人,最初把病毒当成敌人,想消灭它。结果发现,人死了几十天,解剖一看病毒还没死。后来我们开始学会包容,尽自己最大努力与他共生,智慧的与之和谐共存。人类是宇宙的尘埃,病毒是朋友,是敌人,是老师,都由心态和思维方式决定。


当我们选择把它当成朋友和老师,通过中医思维去解读天地运行的法则,就知道如何顺应大自然的运行节律,追求自然有机的绿色食物。凡是都有太过和不及,保持中道,才是天人合一的智慧。一个“中”字,就是中华民族之本。


微信图片_20230105233612.jpg


历经3年,病毒已经发生许多次变异,使人防不胜防。冬至前后很多人阳了、阳康或者复阳了,正是由于冬行春令,冬藏不藏,人的免疫力低下,无力抵抗病毒侵袭的结果。


病毒就像一个特殊的扫描仪,你身体哪里不足,在发病期哪里反映就最明显。有的人是腹泻、有的人是浑身痛,有的人咳嗽刀片嗓,有的人仅仅是高烧,乏力。


一些新闻报道,该病毒不仅仅侵犯人的呼吸系统、免疫系统,还会攻击生殖系统、脾胃消化系统、大脑。正气低下者如果没有给身体帮对忙,最终导致人体多器官衰竭。


许多人阳过之后,转阴了,烧退了,免疫系统已经溃不成军,查了血象才知道,淋巴细胞指数并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就意味着免疫力没有恢复。当务之急,是在当下的时空环境中,学会正确养护,快速恢复元气,重建已经破败不堪的免疫系统。


人体内大部分细胞更新完一次,至少需要120天-200天,因为血红细胞的再生周期为120天左右。(肝脏细胞更新需要5个月;骨骼的更新周期为十年;)中医称之为“百日筑基”。也就是说,大病一场后,新生的健康细胞要完全代替衰败的死亡细胞,至少需要120天时间。这段时间人需要像做月子一样,小心翼翼的维护自己的身体。


康复期应避寒保暖,勿急于洗澡、洗头,导致再次受风寒;多休息,早睡养血;勿熬夜劳累或剧烈运动,易引发猝证;饮食方面,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畜为宜,五谷都是种子,可以繁衍下一代,蕴含无限生机;适量补充蛋白,身体重建急需要营养支撑,但切勿暴饮暴食,或饮食寒凉、或饮食过晚伤害脾胃;最重要的是保持情志平和,令肝气舒展调达。心就是方寸之间,放不下那么多杂念,心空则明。


心为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以为天下则大昌”


1、在感染初期和康复初期,脏腑工作能力低下,腹中无饥饿感,以山药糊糊和大米粥的米油为主食。


待肠胃功能有所恢复时。稍有饥饿感了,但是口淡无味,可以吃一些软烂的面条,稀粥,配上少许酸豆角、酸菜、咸鸭蛋、豆腐乳等调调口味。切勿吃生冷、寒凉的食物。以免寒邪入里,再次发烧、咳嗽,出现复阳。


待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后,能吃的下,睡得着,食欲较为强烈,此时可以逐渐增加营养,留意一点:百日之内,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有饥饿感才吃,每餐最多7分饱,切勿吃撑。


未感染者以及身体较为平衡的人,当下15天应以平性和清淡的有机食物为主,避开温热属性食材,如辣椒、胡椒、韭菜、洋葱、茴香、鸡肉、羊肉、煎炸、烧烤类食物,否则内热滋生,寒邪包裹,则更容易发烧或咽喉不适。


微信图片_20230105233619_副本.jpg


2、阳康者,五脏六腑阳气较弱,无法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因此乏力、身痛不断。多走几步,多说几句话,就心跳加快(总感觉心脏在头上跳),胸闷气短,血氧低。


心肺功能还未恢复如常,此时不适合大量运动,尤其是跑步、打球、游泳、健身等增加耗氧量的活动。如果身体没恢复,超负荷运动,血氧较低,严重就会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失常、缺氧。血粘稠者还有可能出现心梗等猝证。


因此,建议年老体弱者,应早晚监测血压、血糖、血氧、心率等。平时随身带着人参之类补气的食材,感觉乏力时口含少许。或者家里有黄芪的,可以用砂锅煮水喝。


在阳经开时,补足脾气和肺气,增加脏腑动力,心肺动力强了,即可增强血中含氧量。若心气不足,或心阳失守,则天下大乱。同时“心和小肠相表里”,“肺和大肠相表里”。补足心阳、脾阳、肺阳,可增强肠、胃的蠕动力和吸收营养、排泄渣滓的能力。


3、很多人阳康转阴后还一直咳嗽,咳嗽是身体排出异物的过程,病毒被免疫细胞杀死后,会产生大量粘痰,咳嗽是身体自救的表现,自动清扫垃圾。但是咳嗽的过程会使呼吸道粘膜充血出现肿痛,这个时候,可以多次口含紫苏生芝麻油来滋润粘膜,修复粘膜。


久咳不愈,一定要减少食量,因为阳过之后,脾胃偏虚,如果吃进的食物没有被及时化生成气血,就有可能转化成营养液之后,积滞成痰湿。可以试一试桔梗和甘草一类的食材。久咳一般是肺的肃降失衡,同时肾不纳肺气所致,因此再减少食量、健脾的同时,还应补肾气。


针对平时嗓子干痒、干咳无痰或少痰的燥咳,可以将风油精外用,涂抹在脖子的咽喉处可以止咳。平时适量吃一些酸甘类食物,比如把苹果(性平,阳虚阴虚之人皆可食用)切小块蒸熟后捣成苹果泥,包成水果包子,可以加少许红糖、黑芝麻粉、点缀一些核桃仁、龙眼肉、蔓越莓、大枣等。既能润肺生津,补充VC,又能健脾补肾。(高烧过后,体内濡养脏腑百脉的津液亏损,必然要食用一些酸甘化阴的食材来滋阴养血。)


对于痰多咳嗽,应饭后健脾消食,加强运化,使吃进的食物快速转化吸收,不至于积滞成痰。


4、康复期,注意保暖,最适合温灸,做一做壮火灸,排出中焦和下焦的寒湿之气。


我们中医的发展历程,就是前人不断在生活中去观察、实践、总结、思考再实践验证,子孙后代再口口相传。


比如我们的祖先打仗的时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是有时候路上缺水怎么办,就要找水源。祖先就发现点燃艾草的时候,那个烟的走势跟其他的草不一样。艾草的烟,和气,专门会去找有湿气的地方,有水的地方。我们的祖先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就把他运用到调理身体上。


所以就有了用艾灸祛寒湿、疏通经络之法。现代科学也发现, 艾灸有温热效应,有光效应。当艾灸燃烧时产生的震动频率,也与人体的震动频率相似,可以引起人体细胞和谐共振。

但一定要记住,一定是用明火点燃的艾才有这种效果。每一种热能都有它的波长,只有明火艾灸的波长与人体最接近,才能引起共振,直达身体里。


除此之外,平时在家,四肢末端要注意保暖,保证气血循环顺畅。袜子、围巾、帽子选择合适的厚度,保护好脚底、脚踝、脖子、头顶这些容易释放阳气受寒的地方。


5、外出如何防护,避免感染。外出戴口罩前,把紫苏生芝麻油,涂在面部,并滴在口中,慢慢含化,用棉签均匀涂抹在鼻腔。短时间内,会自然而然在形成一个保护膜。


回家后,第一时间,清理手、口、鼻、面、眼睛。可以先用酒精或者淡盐水来消杀。再用绿茶水来洗漱,清理外出后,口腔和鼻腔内产生的异物。


家里常备一个紫外线臭氧消毒台灯,设置一个专门的空间作为快递消毒间。每次戴上一次性手套,把快递取回来后,先用75%的酒精喷一遍,再放到消毒间,照射紫外线和臭氧(注意避开家中的动物和植物)。


6、对于最新变异的病毒,会导致人不停腹泻,关于腹泻,中医上分为寒湿、湿热、木克脾土型,肾阳虚,脾虚等几种类别。


如腹泻不止,先喝一碗炒焦茶。后期再用红糖紫苏姜茶来暖中。当下家中应常备生姜、紫苏、红糖、大葱、香菜、茶叶、小茴香籽、大红袍花椒、艾条。(对于2023年癸卯年初之气和二之气都能用的上。)


无论是正在阳,还是阳康,阳过,复阳,身体内百废待兴,此时此刻以一颗中正平和之心,积极迎接新生。


(责编 薄荷)



关键词:节气养生小寒
2023
相关推荐
  • 甲辰春分,北半球春生遇秋杀,解郁扶阳护生机!

    甲辰春分,北半球春生遇秋杀,解郁扶阳护生机!

    聚焦健康中国 节气(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作者董思宇)2024年3月20日,农历甲辰年二月十一,11点06分,太阳到达黄经0度,我们居住的地球北半球进入了二十四节气的“春分”。此时太阳直射点...

    董思宇1小时前节气养生健康
  • 陈珞珈丨二月二龙抬头

    陈珞珈丨二月二龙抬头

    聚焦健康中国 节日(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作者陈珞珈)二月二,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年这个时候...

    周述峰2024-03-11节气文化健康
  • 陈珞珈:“惊蛰”节气与人生

    陈珞珈:“惊蛰”节气与人生

    聚焦健康中国 节气(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作者陈珞珈)今天惊蛰,春雷乍响,将万物从睡梦中唤醒。春风送暖,到处开始一片生机盎然,温暖的春天正款款向我们走来。四季有时,冬天是养精蓄锐的...

    陈珞珈2024-03-05节气养生健康
©Copyright 2013 - 2023北京第一健康报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10-52478634京ICP备1503921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40924号技术支持:中互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