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国 专访(第一健康报道镇江 记者李舒晴 摄影周述峰)
扬子江畔,镇江市高新区内,一家有着三百余年历史老字号品牌的药企中,一间明亮的办公室里,一位年轻人目光灼灼、面露微笑,正与记者分享着他对于中医药未来的畅想。
耿顺源,江苏七〇七天然制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这位从小受中医药文化耳濡目染的90后新锐企业家,在采访中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变化”。
图为耿顺源
从“不接受”到“接受”
“这些年来,我很明显地感觉到身边人对中医药的看法有了新的改变。”耿顺源说,当前很多年轻人的健康观都在转变,不再盲目追求快速起效,而是积极寻求能改善亚健康、预防慢性病的方法。“这和中医药治病的理念其实是非常类似的。”
图为耿顺源主持工作会议
耿顺源认为,新一代的年轻消费者更有主见,愿意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对症下药”,也更注重个人的健康管理。
他举例说,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以往年轻人很少选择如黑膏药这类使用有些繁琐的产品,但现在,相比于一些贴敷方便但只有短期镇痛作用的西药,越来越多人更愿意为黑膏药“在慢性疼痛的深层治疗效果”买单。
这种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国内,在海外留学多年的耿顺源感受颇深:“加拿大的超市中也能看到中成药的身影,从疫情到现在,越来越多我们日常所需的中成药等都摆上了货架。”
从“不好用”到“易用”
江苏七〇七天然制药有限公司的金山牌镇江膏药是黑膏药的典型代表之一。据有关资料,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已传承了三百六十余年。
但耿顺源眼中的镇江膏药,也并不仅仅是静止的一块非遗金字招牌。
一直以来,七〇七天然制药的药品按国家GMP药品生产规范,在符合要求的高标准洁净车间和负压车间内进行生产。
“经过市场与终端反馈,为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全面升级了生产线,旨在提升产品产量、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为消费者提供使用更便捷、更舒适的高质量产品。” 耿顺源分享道。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去年,镇江膏药最重要的一道生产工序——摊涂也进行了工艺改造,全自动一体化摊涂替代了手工摊涂,产量有了显著的提升。
除此之外,膏药的裱背材料从红皮布变为无纺布加离型纸,覆珠光膜的组合,因带有自粘胶,有效解决了使用过程中的渗漏和移位问题。
图为镇江膏药生产线
“现在我们摊涂出来的成品膏药肉非常薄。无需额外加热,仅仅是人体体温就能将其软化。”耿顺源自豪地说,“在原本相对劣势的使用的便捷程度上,镇江膏药已经可以做到百分之七八十接近于橡胶膏剂。”
不仅仅是膏药,七〇七天然制药的很多产品都在经历着这样的“变”,按耿顺源的话来说,这个“变”就在于“让‘不好用’变得‘易用’,从而增加产品国民认可度,扩展它所覆盖的使用面”。
从“新”到“再创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谈到这一话题,这位90后年轻人深有同感:“我有幸参观过一些行业内非常优秀的中成药企业,里面的景象让我‘大受震撼’。”
“上万平的厂房,有很多套十吨乃至几十吨的提取罐。提取车间内却鲜少看到工人忙碌的景象。这是因为大部分流程都已经是自动化了。”他回忆说。
事实上,从国家GMP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到今年刚刚入选的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七〇七天然制药本身就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迈出了不小的步伐。
图为七〇七天然制药车间内的混合保温罐
在生产车间,几位工人只需要定期投药,其他一系列的生产流程都是通过管道进行自动化运输。“通过洗切烘等一体化设备的引进以及整个生产流程的改进,我们已经实现了人员百分之五十的简化。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给产品质量带来了提升。”
耿顺源表示,随着中医药市场的日益火热,为能更好地向消费者提供安全、高质量的产品,七〇七天然制药在生产上的革新之外,还将严格把控原产地药材的质量、供货渠道的安全性与时效性等环节。
他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医药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七〇七天然制药也将为更多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那些不变的
传承与创新的交汇点上,耿顺源的中医药故事里,也有很多东西一直没有变。
在过去十几年的海外生活之中,耿顺源的行李箱里始终有一块空地儿用来安放中成药,用来应对那些西药解决不了的病症。而随着出国次数增加,他也会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这些来自中国的“特产”。
图为七〇七天然制药产品五仙膏
在耿顺源看来,从国内到国外,又回到国内,不变的不仅仅是他与中医药的情感,还有中医药在历史长河中的永恒魅力。
看见新变化,怀揣着新观念、新想法,真正让这个年轻人回到国内开启中医药事业的,却是传承。
“传承、弘扬这样的中华瑰宝,对我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耿顺源说,“做好中医药产品,让中医药的智慧更好地造福我们的国民乃至海外的国民,这也会是我接下来的奋斗目标。”
相信,未来也会有更多满怀热情的年轻人投入中医药行业,为中医药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责编: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