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健康报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郑新立:办好一两所高水平的创新型大学

融媒体中心2020-11-03 12:46:35
健康阅读: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2020-11-03 12:46:35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生态(第一健康报道 融媒体中心)


11月1日,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十七次专题研讨会在郑州举行,与会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会上发表演讲,授权第一健康报道全文刊载。


7f617f75ly4gk9qmcy65sj21400u0b2b.jpg

郑立新接受采访图


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人口过千万,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不仅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而且是全国的物流枢纽和制造业基地。在“十四五”时期,郑州如何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引擎作用,带动中原经济崛起、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创办一两所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在引领第四次产业革命的若干前沿学科,培养出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成为推动郑州和中原地区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带动力量。


由于郑州乃至河南省缺少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巨大的和难以弥补的。一是严重制约了全省产业结构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型升级。改革初期,河南的四大支柱产业是农业、煤炭、有色金属、机械加工,经过40多年的改革发展,河南的四大支柱产业是食品、能源、有色金属和机械加工,产业结构上除了农业优势转变为食品工业优势外,高新技术产业没有发展起来。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批军工企业从西北、西南地区搬迁到河南,如洛阳黎明化工研究院、南阳光学设备厂、彩色胶片厂等,这是河南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次很好的机遇,但是,由于地方缺乏相应技术人才等原因,这些军工高技术企业对本地民用工业的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带动作用。包括富士康的进入,由于当地技术基础薄弱,其扩散带动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二是由于缺乏高水平的理工科大学,造成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一个上亿人口的大省,每年申请技术专利数量较少,申请国际专利的数量更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粗放型数量型增长模式。三是由于缺少高水平的大学,减少了河南青少年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2020年,河南参加高考的人数为115.8万人,占全国参加高考人数的10.81%,由于招生名额的限制,一本录取率仅为8.37%,远远低于其他省20%甚至30%以上的录取率,甚至低于贵州四、五个百分点。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的分数是全国最高的。升入重点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又很少回到河南工作,进一步造成河南技术人才的短缺。


在近五十年的历史上,河南省一再错过了创办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机会。第一次是文革后期,北京有一批大学向外地搬迁,中国科技大学曾希望搬到河南来,当时中央书记处已经下发了文件,但是由于时任河南主要领导不同意,担心来一个大学会增加河南供给压力,予以拒绝。中科大不得不选择落户合肥。第二次是改革开放初期,河南一些有识之士欲通过与美国合作的方式创办黄河大学,重点是办高水平的理工科专业,后来由于与国外合作办学的体制问题没能很好解决,使这个计划最终流产。第三次机遇,就在几年之前,清华大学副校长、著名生物学家施一公想来河南办一所高水平、创新型大学,采用民办公助形式,河南的企业家踊跃捐助,但是,由于供地和财政支持等问题没能解决,使施一公教授的这一愿望未能实现。浙江省杭州市的领导知道这一信息后,热情欢迎施一公到杭州创办西湖大学。在西湖大学的办学基金中,河南企业家的捐款占四分之一以上。杭州市免费提供土地、校舍,省市财政都给予资金支持。


当前,郑州创办高水平、创新型大学面临着一个好的机遇。明年是钱学森诞辰110周年,一批科学家建议成立钱学森大学,在当前发展最快的前沿学科培养创新型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趁特朗普政府反华的时机,吸引一批从美国回来的高水平教授任教。有几名院士和教授提议把钱学森大学办在郑州,采取民办公助的办学方式。另外还有一个机遇,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愿意在郑州兴办一所分校,有些专业可以与郑州大学合办,帮助郑州大学提高科研水平。再有,广东省有几个郑氏企业家,愿意来到祖地投资,利用在广东清远市创办大学城的成功经验,出资在古郑国首都郑州荥阳市万山湖周围的荒山坡上,为钱学森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郑州分校等兴建一座大学城,渴望得到郑州市和河南省政府的支持。作为一个1964年靠高考从河南农村走出来的老人,我衷心希望并郑重拜托,郑州市和河南省应抓住机遇,积极争取,热情欢迎,坚持不懈,努力把这件关系河南一亿人民子孙后代的千秋功业办成。  


 (责编 薄荷)

 



2023
相关推荐
©Copyright 2013 - 2023北京第一健康报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10-52478634京ICP备1503921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40924号技术支持:中互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