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访谈:果断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对冲力度
2020-02-06 16:00:34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经济(第一健康报道 融媒体中心)


日前,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就疫情对我国经济走势的影响与应对之策接受中宏网(记者王镜榕)专访。

 

果断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对冲力度

 

“当前肆虐于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仍未进入拐点,预计将对一季度乃至全年经济运行产生较大负面冲击,”王军在接受中宏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因而有必要在原有逆周期调节的基础上,相机抉择,当机立断,果断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对冲力度,由之前所确定的稳健中性取向微调为稳健偏松取向,采取包括定向财政补贴,对受影响较大的第三产业、小微民营企业给予定向税收优惠,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扩大中央政府预算赤字率,定向信贷支持,普惠性降息降准等有力措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稳定经济主体预期,避免对当下经济悲观预期的自我实现,通过强有力的稳消费、稳投资措施实现稳增长、稳民生乃至“六稳”。

 

“短期来看,疫情对第三产业、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较大,而对第二产业、对投资需求的影响较为滞后,”王军强调,当前在投资端精准发力、提前布局,确保计划中的投资项目顺利开工,减轻疫情对于投资的负面影响,以稳定经济显得更为重要。

 

微信图片_20200206155432.png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

 

“稳投资主要还是要靠财政发力。以疫情为契机,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继续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尽快明确中央财政赤字率从2019年的2.8%上调至3%。”王军认为,应以中央财政的扩张为主,地方财政扩张为辅,中央财政扩张的方向宜在公共医疗卫生、受损行业补贴、劳动力再就业培训、小微民营企业减税降费等领域更多投入。同时,财政扩张的方向宜从基建投资为主向鼓励民间投资为主转变,通过退税和补贴等方式,将一部分财政资源直接返还给企业与个人,帮助居民和企业部门最大程度地修复自身已经非常脆弱的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改善其投资和消费预期,增强民间投资的信心,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在货币政策方面,除了向疫情防控相关的企业提供定向信贷支持外,当下即应出台普惠性的降息、降准措施。”王军强调,政府不应采取强制的行政性措施要求金融机构为困难行业、困难小微企业增加贷款,而应更多采取市场化措施,针对部分历史经营业绩良好、但短期受疫情影响而遭遇现金流困境的企业,提供中长期的低息甚至无息贷款,并保持银行间流动性宽松,引导市场利率和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同时,财政部门可加以配合,为困难行业、困难企业的贷款提供临时性的财政贴息。

 

“就产业层面而言,因其所受的不同影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或鼓励其加快发展,或助其减轻负担,共同发力,战胜当前严重疫情的冲击。”王军强调,对于生物医药、科技研发类的企业,鉴于对其高质量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迅猛扩张,应鼓励其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不断满足民众对其高品质供应的旺盛需求;对于能源、交通、电力、通信等保障性的行业,应以稳定生产,满足供应为主基调,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保障生产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地保证该类产品和服务的基本供应,切实做到量足、质优、价稳;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生产生活类的行业,如零售消费、交通运输、旅游酒店、娱乐餐饮等行业,政府宜采取对企业发放定向补贴、给予税收优惠,对消费者发放相关行业消费券、鼓励后续消费等方式,扶持这些行业尽快渡过难关,恢复正常。

 

精准施策前瞻管控疫情负效应

 

“从目前情况看,疫情对当前经济特别是对消费的影响在加大,尤其是对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酒店餐饮和影视娱乐等服务消费影响都是比较大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2月3日强调,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疫情防控的进展和成效。

 

“目前当务之急,还是集中精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力有序、科学周密、精准施策,有效防控疫情,让疫情的拐点尽快到来,尽早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连维良强调。

 

对此,王军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指出,根据疫情发展和后续产业恢复的一般规律,第二产业和投资的恢复较为迅速和明显,第三产业和相关消费的恢复则时间相对更长。“特别是考虑到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是接近100万亿的超大规模,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高达54%,”王军认为,下一步减轻疫情影响和损失的重点应放在第三产业和消费领域。

 

为此,王军就综合施策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发放指定行业、特定地区的消费券。鉴于今年一季度零售消费、交通运输、旅游酒店、娱乐餐饮等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可尝试在今年的二、三、四季度,对上述特定行业、重点地区的特定居民,如老年群体、学龄前儿童、城市及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等,以发放消费券的形式,提振短期消费,帮助相关企业共度时艰、尽快走出疫情影响阴影。

 

第二,对相关服务业的小微民营企业在2019年的基础上继续适当加大减税降费和定向补贴力度。随着疫情蔓延,本来死亡率就极高的小微民营企业群体将面临更大困难。为此,应在年内降低甚至免征这部分企业的增值税及所得税,减免部分政府性基金,为部分特别困难企业提供一次性的补贴,并在社保、五险一金等方面予以优惠补贴,降低企业日常经营负担。

 

第三,鼓励创新商业模式,积极发展宅经济,促使传统产业焕新的变革活力。可以预见,借助创新技术手段,未来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知识付费、冷链及无人机配送、无人零售、健康养生、体育健身、以移动电商、虚拟社交、视频直播、在线游戏、网络导流等网络宅商业等新兴行业将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政策层面应着重支持这类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和演进。

 

第四,高度重视疫情对就业的冲击,将稳就业作为近期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投入更多财政资源,除加厚、织密社会保障的防护垫和保护网外,加大力度开展适应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需求、适应网络消费、在线服务、宅经济等新型行业的劳动力技能培训,帮助受疫情冲击而失去工作劳动者得到充分社会保障,甚至提供临时性的基本生活补助,并尽最大努力安排其尽快就地寻找再就业的机会。同时,在确保疫情可防可控的前提下,允许企业对劳动制度进行适时调整,根据其自身经营状况灵活决定用工政策,帮助企业度过当下的困难局面。

 

第五,贸然开市将使投资者和上市公司遭遇双重打击,既无必要,也是不负责任的。疫情对投资者情绪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根据海外中国指数和近期香港金融市场的表现看,开盘出现大跌是大概率事件。内地股市过早开市,引起市场短期急剧下跌,有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

 

(责编 郝健一)

标签:
疫情宏观经济复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