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2017年10月17日,绿会秘书长一行拜会中国沙漠及沙漠化领域研究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原甘肃省副省长、原科协副主席刘恕,畅谈钱学森沙产业思想及其关于第六次产业革命的论述,并讨论如何运用钱学森的创新思想指导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
图为刘恕
刘恕深情回忆了当年面见钱学森并倾听他论述关于沙产业以及产业革命构想的往事,并笑言:“ 当时觉得沙产业对于钱老来说算是跨领域,而我是科班出身,所以心里没太接受他的想法。”可后来,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晚辈,在宋平等同志的指导和支持下,很快为钱老的思想和论述彻底折服,并接过他授予的重任:一是建立地理学科,二是推动新的产业革命。
钱学森认为,产业革命就是技术发展之后带来的生产形态突变,而这种突变会引起根本性的社会变革。他当时指出,中国面临三大任务:一是完成工业革命,把课补上;二是迎头赶上信息产业革命的浪潮;三是准备迎接新的产业革命——农业技术产业革命,也就是第六次产业革命。他认为,信息产业革命之后,解决化石能源枯竭困境的就是以光合作用为产出手段的农业发展。
对此,钱学森有着非常完整的构想,他认为到本世纪中叶,也就是建国一百年时就能实现第六次产业革命,届时将消除城乡、工业和农业以及工人和农民这三大差别,经营方式集团公司化,而且农业产出及经营方式工厂化,根本克服了脸朝黄土背朝天、春种秋收的传统模式,并蕴含自然保护理念,强调必须珍惜当地的环境特征。
根据钱学森的论述,太阳能是农业的基础,包括海洋和荒漠在内,只要有阳光的地方就可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可能发展农业革命。他认为这次新的产业革命将从荒漠地区的沙产业开始,而且其发展的标志就是在不毛之地出现集团公司化的基地。刘恕说:“后来我意识到,这是一种新的产业态,钱老早就提出来了,而且在给我的信中也说得很具体,要在干旱荒漠化地区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集团。”后来的荒漠化治理也逐步印证了钱老这一思想。
“钱老是一位很可爱的老人,而且有着很丰满的理念。他还论述了第七次产业革命——人体产业革命,也就是生命科学:人如何更好地认识自身,更健康地生活。这也会引起社会变革。”刘恕回忆道。她还特地指出,钱老去世前最后讲的就是创新。什么叫创新?不是人家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别人说过的不叫创新。创新就是别人没想到的、想不到的、不敢想的,要高出一大截子来,这才是创新。在干旱地区谁的创新做得好?钱学森。他治理荒漠化的目标就是要变不毛之地为沃土。
刘恕认为,在创新思想的指导下,应该大力发展沙产业,而发展的结果必然与钱老所说的第七次产业革命相结合,因为荒漠地区光合作用非常强,不但是天然药库,而且能够增加新的食物种类,这都与人体产业革命相关。此外,荒漠还有着丰富的生物质能源,可以产油用作能源。最重要的是,这种产业发展使老百姓大为受益,河西走廊、阿拉善等地的老百姓已广为接受。生态、生产、生活三位一体,这三种效益相结合,才能实现党中央倡导的生态文明。
(据中国绿发会)
(责编 郝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