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养结合 幼儿教育的健康中国梦
2018-02-08 14:24:18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探索幼儿教育的“健康中国梦”启示录


聚焦健康中国 食育(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编辑部)


编者按:今天,第一健康报道刊载中国教师报长篇通讯《一所幼儿园的“健康中国梦”》,意在从健康中国传播的维度,全面立体审视回归中国传统抚育方式教育方法,透视走向文化自信健康道路的勃勃生机。在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历史长河中,幼儿的教育必定是中国化的,而五谷为养的中国“食育”,也必然是养育华夏未来的不二选择。


“0至7岁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十分重要。儿童越早接触食育后,健康的饮食习惯便根植于其一日三餐中,慢慢建立正确的饮食观,受益终身。食育是德育、体育、智育、美育等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二处刘林亚处长。


“食育是尊崇天地自然之道,传承祖先优秀饮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永续,增进人类身心康乐的‘基础教育’”。——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园长张秋萍。


“孩子生病,不能盲目喂药,可通过健康无副作用的食疗方法帮助他们走向健康。相关食物教育可纳入幼儿园教育体系,让孩子们从小学会运用四季食材根茎瓜花果。从小明白健康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感觉离不开食物的滋养,在科学饮食中照顾自身健康。”——河南省实验幼儿园特聘食育专家朱春兰。


“我们需要新的营养观,从单一物质营养转向物质、能量、精神的全营养。我们需要满足身心灵健康的新教育观,张孝德称之为“三亲教育”让儿童亲父母、亲乡土、亲自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


“我积食了,舌苔发黄了,该喝山楂水。”“爸爸,你有眼屎,该喝丝瓜汤、葫芦汤……”——河南省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


实验幼儿园.jpg


日前,首届儿童食育研讨大会在河南郑州召开,会上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儿童食育的探索与经验,引发与会千余名幼儿园园长、教育行政人员、教研人员及国际学前教育专家的高度关注。“食育”两字让这所幼儿园走向了国际。


食育“破题”中国教育


去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沈立博士到河南省实验幼儿园考察,看到一个孩子正伸着舌头照镜子,就问他在干什么。孩子的回答让沈立颇感惊奇。其实,在河南省实验幼儿园的任何一个班级,一般都有4种不同功效的水供孩子们饮用。便秘了喝哪种水,舌苔黄了喝哪种水,孩子们都知道。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青青学堂做了一个调查,在家经常给家长说喝什么、吃什么的孩子约占13%。咳嗽了用陈皮百合水、蒜泥水,夜咳用胡萝卜缨子煮水,39.5度以下的发烧,受凉发烧葱姜煮水、葱根洋葱煮水,受热发烧用冬瓜白菜帮煮水,孩子从小懂得饮水的重要性……河南省实验幼儿园每班都在创建无药班级。


这一切都源于 自2007年开始,从关注食品安全到创建食育工坊,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坚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食育创新”,组建了横跨教育、中医、营养、农业、食品、心理等学科的食育研究团队,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的食育课程及幼儿园食育实施方案,真正让食育走进教育的视野,建立了以“食物、食知、食趣、食操、食礼”为核心的基本食育实践模式。


从2013年开始,张秋萍引进朱春兰的食养配餐新食谱,如断掉一些奶制品就减少了孩子一些过敏体质、晚餐禁肉食而喝五谷杂粮粥、增加坚果类食物及季节果蔬摄入,满足孩子大脑骨骼增长的需要而增强体质等。孩子们通过亲近自然强壮身体的过程完成对食物的了解,从而尊重食物、敬仰天地。


经过两年半时间,到2015年幼儿园孩子龋齿发生率下降显着;视力低常率下降明显;服药率急剧下降,许多班级零服药。今冬流感盛行,但全园发病率仍很低,究其原因,朱春兰认为,让孩子在晚餐中减少吃肉,尤其让脾胃虚弱的孩子避免食用不好消化的食物,可减轻孩子晚上脾胃的负担,减少积食发生率,减少盗汗、口臭等情况;用五谷杂粮粥养护孩子脾胃,增强其脾胃功能;增加坚果类食物及当季果蔬的摄入,满足孩子营养需求。通过营养学和五行食养的完美结合,将现代科学技术和祖先的智慧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孩子身体素质。


“孩子健康的身体是管理出来的,不科学的饮食习惯、不良的生活方式,就是在给生命播撒患病的种子。而妈妈手里的锅碗瓢勺掌握着一家人的健康与幸福!”朱春兰强调。


“一所幼儿园发现社会的不足没有抱怨,没有等待,而是以幼儿园的力量去努力、超越、改变……”在挪威举办的一个国际教育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冯婉桢博士以“一所幼儿园对社会的引领与超越”为题发表演讲,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再次引起众多国际教育专家关注。


农业.jpg


有一种课堂叫天地


从事学前教育37年,张秋萍慢慢体会到,天地之间自有“不教之教,不学之学”。天地是最真的学校,田园是最美的校园,动物是最善的伙伴,万物是最全的教材。


于是,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就有了孩子最喜欢的地方——耕读苑。耕读苑占地200多亩,位于郑州市南郊,内有大量农田,应四季不同种植本土农作物及各种有机蔬菜,栽种了果树、竹林、紫槐树等,养殖了鸡、鸭、牛、羊、兔、猪、鱼等动物,修建了房屋、户外地锅、室内厨房、特色餐厅,还有了望塔。大多数孩子每学期都有时间在耕读苑居住。


耕读苑里建了青青学堂,31个孩子自愿全托入住耕读苑,周末回家两天,入住前平均视力不足0.8,在耕读苑青青学堂里,孩子们晨起而劳,日落而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朵云、一滴雨皆是孩子们与世界对话的桥梁,自然成为孩子们最好的老师。生活3个月后,孩子们的平均视力接近1.2。刚入住时,4个孩子胖得跑不动,现在他们能围着耕读苑跑3圈,体重自然下降,体能也增强了。孩子们学会了亲近自然,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学会观察植物生长,把动物当朋友。


采访中,实验幼儿园韩晓德主任谈到耕读苑里发生的一件事:吃饭时一位宝贝突然在抹眼泪,教师询问原因,他说:“我想住在耕读苑。”教师很奇怪:“咱们今天就是住在这里呀!你哭什么呢?”看到孩子好像不知道怎么表达。教师问:“你是太激动了吗?”孩子点点头。旁边的小朋友插话道:“你是要住100天吗?”孩子坚定地说:“不,是永远!”


“一句永远住在耕读苑,把我们说得热泪盈眶!”韩晓德动情地说,“我不知道宝贝说的永远是多久,但我深信,天地课堂将带给孩子们童年最珍贵、最难忘、最美好的回忆。”


看到耕读苑里的牛羊在打滚,天天小朋友也学着打滚,而且是在泥地里。天天是李江老师的爱徒,采访中李江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中天天用小勺舀水一点点把自己清洗干净。


“许多老师去我们班替班时,都说天天不专注。我就把这个视频放给他们看,你能说他不专注吗?只不过他总想在老师规定的规则以外,按自己的思路去走。”李江说。


现在,幼儿园里的老师明白了教育不是控制,大家彼此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师,请管住你的手,管住你的嘴。有一种爱叫作放手。”


在耕读苑,每到下雨天,教师们让孩子穿着雨衣在雨里散步。这一切的背后是张秋萍的一个教育理念:用大自然唤醒孩子们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灵性。


教育“中国化”离不开传统文化


17年前,张秋萍对刻着幼儿园名称的匾牌做了修改,在“河南省实验幼儿园”的前面加了两个字——“中国”。对此,一些人不理解:为啥挂“中国”两个字?对于不理解的声音,张秋萍不为所动,她有一个朴素的教育理想:“通过河南省实验幼儿园有担当、有责任、有使命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人,都成为中国人,都成为推动世界前进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中国人。”


到底什么是中国?一次,张秋萍请一位教育专家做培训,谈到“中国”时,该专家写了这样一段话:有一个中国,你不认识,她是诗经里的中国,深情款款,中正平和;有一个中国,你不认识,她是诸子里的中国,群星璀璨,百花灼灼;有一个中国,你不认识,她是唐诗里的中国,清俊飘逸,沉郁顿挫……


张秋萍很认同,并在这段话后面续写道:有一个中国,我们都认识,她是滚滚的长江,千年奔腾,龙的传说;有一个中国,我们都认识,她是咆哮的黄河,亘古不变,炎黄脉搏。中国,中国,伟大的中国,中国,中国,我爱你中国。


“如果一个生在中国、黄皮肤、黑眼睛的人,满脑子都是西方的价值观;另一个黄发、碧眼的外国人,却热爱中华文化,认同中华圣贤倡导的价值观,并以之为生命方式。那么,究竟谁才是中国人?”张秋萍说,“真的有人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张秋萍不仅有深厚的家国情怀,而且深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喜爱中医。在她领导下,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将食物的认知、种植与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将营养学知识与中医的体质辨识、食疗养生相结合,将武术与食育相结合,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食育理念和食育课程体系。


“大桃子,满身毛,汁甜似蜜好味道,肚子饿了当饭吃,既安全来又可靠,护心和胃口舌红,面若桃花美又俏……”这么质朴的顺口溜,来自于张秋萍创作的系列食育绘本。


张秋萍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与食育实践的创新性成果,以简洁明快的儿歌和朴实自然的绘画,图文并茂,把食物知识、饮食文化与儿童教育融会贯通,填补了我国食育教材的空白。


谈到食育系列绘本创作,张秋萍说:“什么叫创作?创作源于哪儿?源于对生命负责。”


教育变革需要新生命观


在沈立眼里,河南省实验幼儿园探索的食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老树长出来的一个新枝。


沈立认为,国家规定学前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不是上课学知识,而是通过体验、游戏等融入自然的路径,对整个生态环境进行认知和观察。河南省实验幼儿园通过了解食物的路径,让孩子懂得原来吃的东西与太阳有关,懂得光合作用的重要性;下雨、干旱与气象学有关;种植中的施肥涉及土壤学;看到地里有虫子就想到生物学,懂得生物多样性等。可以说,食育涉及天文、气象气候学、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农耕等诸多方面,对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深远。


考察河南省实验幼儿园的食育之后,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更是延伸出许多宏大的时代性话题。


张孝德认为,教育需要新的生命观。“不能以研究石头的科学来研究生命。古人认为,人的生命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老祖宗告诉我们,生命是一个共生体,不是只有竞争,一体性、联系性才是宇宙生命的本质。”张孝德说,“我们要做的,不是把生命还原为物质,而是把生命提升为精气神的生命。这才是我们21世纪破解生命秘密的新思路、新的生命观。”


不仅如此,10年来,河南省实验幼儿园走在“回乡”的路上,重拾古圣先贤的生活智慧和哲学思想,“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实践创新。从无药班级到无药幼儿园再到无药家庭的推动;从体质辨识到有针对性的营养配餐;从单一食谱到九种推荐食谱的制定……真正把“健康中国”的思想落到实处。


(据中国教师报)


(责编 郝健一)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