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健康医学模式与东方养生智慧
2018-01-22 16:49:05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生命健康(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编辑部)


陆广莘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倡导文化自信,弘扬祖国传统医学为人类健康服务。我国的国医大师陆广莘(1927-2014)生前指出:健康医学是中医学发展方向。当前,无论传统中医药还是现代中医药的发展,都站在了历史机遇期。正如人民日报署名文章所指出的:习近平总书记1月5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鲜明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大力传播健康医学,传承与发展已故国医大师的思想是新时代赋予媒体传播的新使命。今天,第一健康报道刊发陆广莘2012年4月在中国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题报告——《21世纪健康医学模式与东方养生智慧》既是对国医大师的纪念,也是在历史机遇期传承与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新认识。


陆广莘生前照.jpg

图为陆广莘生前照


健康教育问题实际上应该是一个全民教育问题。我们现在的教育仅仅是教给他知识。人到中年、老年了,对健康比较担忧的原因,是对生命的规律、健康的规律缺乏自我了解。我们长期以来医学是研究疾病的,找病的,于是长期笼罩在疾病的恐惧之中。


追求有生活质量的健康寿命的关键是境界,胸怀,志气


2012年的世界卫生日主题是老年化与健康。老年这个阶段就是多病在身,现代人普遍存在着对疾病过度的恐惧,过度依赖药物、依赖医疗,而对自己是健康的主人不自信。我近年来看到很多百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不一定都吃药,他身上虽然有伤、有病,但完全可以带病延年,当然我们更最追求有生活质量的健康寿命,这就更需要我们从小从年轻时就开始注重养生保健。


所以我觉得关键第一是境界,第二是胸怀,第三是志气。也就是说,要有以人为本的境界,厚德载物的胸怀和中国的学问“生生之道”的志气。


今天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该扶正的扶正,该提高的提高。所以人类将面临一个医学思想、文化理念、健康模式重新建设的问题,这样才能在物质基础上将生命健康认识清楚。


病越治重 养生是激发和调动增进人体内在健康的有利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都是病,糖尿病、高血压,而医生所谈和所治的也都是病,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是我们百年来的误区。我们百年来是笼罩在疾病医学的科学性基础上来讨论医学,把中医所代表的自然医学排除在主流医学之外。


养生、保健、治病本是生命健康工程的三个层次,分别作为“上工”、“中工”和“下工”,现在“下工治已病”,就被认为是科学的,而把“上工”和“中工”给排除出去了,而且把养生保健用疾病医学的观念去诠释。


世卫组织说,现代医疗在人类健康长寿影响因素中最多只占8%。在现代医学的诊疗思想里,没有生命这个主体,没有健康这个主体,脑子里只有疾病。这意味着,消极被动的疾病观成效只有8%,还带来了像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及过度诊疗等弊病。


病似乎越治越多、越治越重,而同时人们为此所付出的诊疗费用和身心压力越来越高、越来越大,这就是当代全球性的医疗危机,也导致了当代全球性的医改难题。


中国的文化,叫参赞天地之化育,帮助生命完成它的历史任务。医学更重要的是帮助提高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但是我们现在的诊疗式医学没有这个说法,寻找到的都是病:“努力找病,除恶务尽。”


所以,要让养生事业和健康产业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必须回归到生命的层次,是生命的以物质的依赖性为基础的自我独立性问题。也就是人的生命以自我生存和发展为条件,以物质的依赖性为基础的自我独立性问题。


21世纪的医学模式应该是一种积极、主动地追求天人相应、身心相合、生态和谐的健康医学模式。


健康医学时代的标志不再是努力找病、除恶务尽,而是寻找健康的钥匙、开启生命之门;也不再是仅仅关注于如何规避损害健康的不利因素,而是更多地关注如何激发和调动增进人体内在健康的有利因素。


中医不是针对病的,是针对生命和健康的


生命的活力首先体现在形体上。形体是我们生命的容器,中国人特别重视,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发现了经络,发展了针灸、推拿、贴膏药,所以说中医为的就是调动你生命的活力。


气者充盈,形体好了,才能构成你健康的身体。有表有里,有支撑才能有型,运动保持健康的形体是很有必要的。


气和血的关系也非常紧密,曾经有一个著名医院的复杂肺炎病人久治不愈,请我去会诊。我们和西医交流,他们认为肺炎要抗炎、抗菌,我就认为要补气。因为气为血帅,身体的血是由气推动的,给他活血,按这种方法治疗果真有效。这说明什么问题?中医不是针对病的,是针对生命和健康的,以保健和养生为指导思想的,这是生命活动的本质。


养生两件事,一是要让,一个要长


养生两件事,第一,养生不要抢,要让。它是灵活而不是急功近利的。据说人的生命长短跟心脏的跳动次数有关系,如果你一分钟跳动的速度快了,很可能寿命就不会太长。心率跟贫富、营养、体重、运动都有关,所以不论是谁,都要沉着安静,别和自己过不去。


第二,养生不在于强,而在于长。我国的慢病人群很多,这些人要有一个正确认识:带病完全可以延年。血压高、血脂高、高烧等病理变化都是机体的反应,我们要预防、治疗,更要正确对待,要慢慢来,心平气和对待疾病,这样生活受到的影响就小得多了,疾病带来的困扰也就会慢慢变少的。


养生就是要找出影响生命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能力,中医强调“神气应乎中”,神和气对外界刺激应答的生命主体性反应决定论,这就是中医的学问。中医认为生命的特征对外具有主体开放性,对内体现为营卫气血循环。


(责编 郝健一)

标签:
健康中国第一健康报道生命健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