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健康报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粉剂止血易致感染

2014-08-05 10:46:51
健康阅读: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2014-08-05 10:46:51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第一健康报道 / 


   近日,有关新鲜创面是否能使用粉剂止血护理的争议在业内引起关注,甚至有医生在微博上晒出有儿童贸然使用粉剂止血留下疤痕的照片,而2012年就 曾有报道称:“家长在女儿皮肤擦伤后用红汞+云南白药粉,导致表皮坏死、毁容基本确定。”粉剂止血不可贸然使用?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伤口首先应清洗干 净,至于止血药物,与形态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最关键的一点是要保证无菌,避免引起伤口感染等。


    粉剂止血临床已基本淘汰


    西城区红十字会急救指导老师崔世宝告诉记者,粉剂止血在临床中已经基本淘汰,现在一般也不会用粉剂止血。这种止血方法之所以被淘汰,是因为粉剂容易造成伤口化脓,甚至可能导致感染。


    针对案例中提到的情况,利用粉剂止血反而留疤,崔世宝表示,正是因为使用粉剂不当导致了伤口感染,伤口已经不仅仅在皮肤表皮层,流脓、出水也预示已经伤及皮肤真皮层,这也是导致留疤的原因。


    粉剂止血关键要保证无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伦文辉说,在新鲜创面上涂抹粉剂进行止血,皮肤无法吸收粉剂,而有些粉剂自身不一定是无菌的,直接接触创面,可能会造成感染。总的来说,能否用于止血与具体形态没有太大关系,关键要保证这些物质是无菌的。


    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即如果伤口为纵向切口,也不宜使用粉剂止血,因为颗粒状的粉剂附着在伤口附近甚至与伤口聚合在一起,反而阻碍了伤口附近皮肤黏膜细胞的生长,不利于伤口愈合。


■ 建议


  伤口较浅可压迫止血


   关于怎样在伤口出血时快速止血,崔世宝建议,应该区分不同的情况,如果伤口比较深,缝合是比较好的办法;如果伤口比较浅,可以采用压迫止血的方法;伤口出血较少时,也可以使用消炎药水擦拭并包扎。


    伦文辉则建议,如果是轻微的擦伤或出血量不大,临床中压迫止血是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纱布。另外,利用创可贴止血也可。如果伤口较深或出血量较大,则需要到医院进行专门处理。


    新伤口可用生理盐水清创、消毒


    对于伤口的处理顺序,崔世宝表示,应该严格遵守消毒的程序,不管伤口如何形成,新鲜伤口一般都应先清创、消毒。另外,新鲜创口创面一般以使用生理盐水消毒为宜,创口周围可以使用碘酒、酒精进行消毒,但一般这两者不适合直接接触创面。


   此外,常见的红汞、碘伏、酒精、凡士林等均不适合直接接触创口。如果创面较浅,如轻轻划伤,可以使用适量红汞,但其他情况下不建议使用。如果伤口较小,渗血量不大,无需消毒,生理盐水冲洗即可,也可使用适量红汞。


■ 提醒


夏季汗液分泌增多


易冲淡药物


    夏季一些伤口如果包扎或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感染等是不少人的共同感受。伦文辉提醒,夏季气温升高,伤口护理不当的确容易出现感染,夏季对伤口的护理也有 特殊的要求。一般来说,夏季是细菌容易滋生的季节,另外,由于气温升高,人体汗液分泌也增多,有可能冲淡药物,反而细菌更易生长,容易引起感染,这也是夏 季脸部等多个身体部位的美容手术较少进行的原因。


碘伏与红汞不可


同时用于清理伤口


    并不是所有常见 的消毒药物都可直接用于清理伤口。伦文辉介绍,目前临床中已经很少使用红汞,因为其中含汞,一般不提倡用;另一方面,在碘酒、酒精消毒后,如果再行使用红 汞,其中的汞会与碘酒中的碘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碘化汞。朝阳医院药事部主任刘丽宏解释,碘酒与红药水在一起用,碘酒中含有的碘会与红药水中的汞发生反应, 形成的碘化汞会沉着在人体皮肤表面,而且汞本身就具有毒性,这对身体是有害的。


■ 热点问答


  Q在一些战争片中,抓起土撒在伤口附近用来止血的镜头时常出现,既然粉剂止血有可能导致感染等,用土来止血是否可行?


    伦文辉:这种场景的确有,但这些都是在比较极端情况下的非常规做法,因为土中可能含有多种细菌,的确有导致感染的可能,这只是一种特殊做法,不值得效仿。


第一健康报道/     (新闻热线52478634/18911595819)


   (责编 秋时雨)  来源:新京报


 


 


 


 


关键词:安全用药
2023
相关推荐
©Copyright 2013 - 2023北京第一健康报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10-52478634京ICP备1503921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40924号技术支持:中互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