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健康报道(记者康梅 尹建鹤)
9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例行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中科院院士高福向媒体介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新发突发传染病方面如何发挥“一流的疾控靠一流的科技支撑”方面的工作。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的。我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原则就是一流的疾控要靠一流的科技来支撑。大家都知道,最近火的叫做转化医学、精准医学,很重要的问题是,转化医学转化什么?这需要科技支撑,需要科技的成果来转化。精准医学,如何精准?你怎么能够达到精准?需要科技的支撑。在疾病预防控制这块,科技支撑有好多块,包括公共卫生、传染性疾病,也包括慢性疾病,这么多年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新发突发传染病方面如何发挥“一流的疾控靠一流的科技支撑”方面的工作。
疾病预防与控制方面,国家一向高度重视防控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传染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密切,由于项目布局,我们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凸显科技所起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全国疾控系统统一部署,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在重大传染病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举几个例子,我国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技术网络体系”,全面提高了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能力,并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等传染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构建了国家传染病病原谱监测技术平台和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全面提高了传染病的应急监测、预测预警及未知病原体防控、诊断和治疗能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首次发现了新型布尼亚病毒;2013年3月在一周内快速确定了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也得到了国际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一致好评;2014年迅速研发成功埃博拉病毒核酸、抗原和抗体检测试剂,通过广大疾控及医护人员通力合作,最终使埃博拉出血热得以控制,将其拒之国门之外;病死率极高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在我邻国暴发流行,虽有一例输入性病例,但我国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和联防联控机制,使疫情迅速得到了有效控制,未在我国传播和蔓延。
建立了新型的寄生虫诊断和评价体系及抗寄生虫药物靶点预测平台,构建了基于网络直报的血吸虫病、疟疾、包虫病等的实时预警系统,提升了我国寄生虫病综合防控能力。在许多的自然灾害、包括泥石流,确实做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重大传染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大幅下降。通过开展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综合干预技术,使艾滋病感染者的健康配偶年新发感染率比2010年下降81%;对男男性行为人群的感染者实施早治疗降低了HIV传播风险,有关艾滋病毒携带者什么时候开始治疗非常重要,国际上曾经有一段时间认为要推迟治疗,我们国家的基础研究告诉我们,我们国家确实在男男同性恋具体实施要早治疗、早干预,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在国际上是领先的;对儿童实施有效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12个月的病毒学成功率为72.5%。改进乙肝疫苗剂量,使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提前3年达到WHO西太地区乙肝防控目标;成功研发60微克乙肝疫苗,将疫苗接种应答率由此前的78.6%提高到92.8%。传染性结核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比1990年明显降低,提前达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阶段性指标。成功研发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检测试剂,明显提高了结核病检出率;在部分区域建立研究示范区,积极探索科技综合防治新模式。综合研究示范区在“十二五”这几年的工作下来,有很大的成就,“十三五”我们准备继续推广。 (责编 秋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