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环境三流服务?专家呼吁健康体检业需“自检”
2014-12-05 13:59:23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第一健康报道/

在近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健康服务业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健康管理学学术会议上,有专家对过度体检乱象提出批评。在他们看来,被视为朝阳产业的健康体检要真正享受一缕阳光,还有不少短板亟待补齐。

一流的环境二流的人员三流的服务

近几年,健康体检中心得到了大型公立医院、社会资本的青睐。一方面,医院管理者不愿在这一领域缺位;另一方面,相比于医疗机构的高成本、高风险和高压力,体检中心成本效益更高,备受社会资本青睐。

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中国健康体检机构从几百家迅速增加到近万家,真正成为新兴产业。据2012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健康体检人数达到3.68亿人次。

“一流的环境、二流的人员、三流的服务”常被用于形容当下的一些健康体检机构,其具体表现为体检前缺乏科学的讲解和个体化体检套餐设计建议,体检中缺乏统一规范的专业化服务流程及路径,体检后缺乏健康评估和跟踪管理,使得健康体检的“健康产出”大打折扣,也给当下火爆的健康体检市场带来了严峻挑战。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武留信对此直言不讳:“在短时间内,数量快速增加,必然存在发展参差不齐的情况。”

武留信表示,当前健康体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首先是健康体检硬件设施参差不齐,存在“一高一低”的现象:一些尚无循证医学证据的仪器设备在部分体检机构被“重用”,而一些本应淘汰的设备却还在使用。例如,已被证实在乳腺癌筛查中没有实际意义的红外乳透,以及已被主管部门早已叫停的透视检查等。

其次,体检机构医务人员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在大型医院,体检中心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可以保证。但在某些体检机构,体检人员不少是从社会招聘来的,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就会对体检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再次,在民营体检机构中存在少数机构无序竞争的现象,给体检行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归根结底,上述问题的出现是由于我国缺乏对健康体检的规范。”武留信说,200985日,卫生部发布了《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但相配套的“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目录与实施细则及流程”一直没有出台,“没细则就等于没有操作性”。

武留信强调,健康体检本身的重要价值不能被否认。健康体检的重点是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因素进行筛查与风险甄别评估,并提供健康指导建议及健康干预方案。这和病人看门诊最大的区别在于,它针对的是无症状的人群,通过细微线索进一步发现疾病,作出疾病早期风险评估,并提供健康指导及健康管理方案,实际上是“上医治未病”的一种体现。

检前问检后管都没做到位

相较于管理层面的缺陷,缺乏个性化,甚至盲目追求“高大全”的体检内容是健康体检被大众诟病更重要的原因。

记者曾到一家民营连锁体检机构亲身体验,在销售接待处,身着护士服的工作人员只是例行公事提问了几个象征性的问题,包括个人病史,是否抽烟等问题,而最终推荐的套餐并不会依据回答的答案而有所不同。在记者追问下,工作人员表示,机构针对女性只设有两档套餐,以50岁为界限。

针对这一现象,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坦承,我国对于体检“两端”确实做得不够,一是健康体检前的问卷调查,以及针对不同答案推荐不同的体检方案;二是体检后的健康管理。

          曾强告诉记者,健康体检应采取“1+X”的模式,1是基本体检项目,也是形成健康体检报告及个人健康管理档案的必须项目,包括健康体检自测问卷、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体检报告总结等5个部分,涉及血尿便常规检查、耳鼻喉科、牙科、口腔科检查、妇科、心电图检查等。而“X”则指“专项体检项目”,主要是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及慢性病风险的个体,进行专项筛查项目。

北京电力医院副董事长、北京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姜梅提出,体检应该“辨体施检”,根据患者年龄、家族史、生活方式、体质进行个性化、阶段化体检。单位体检应该按照不同年龄段设计不同体检内容,讲究科学性,弱化福利性。

“体检的更大价值在于发现健康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干预,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慈铭体检医疗总监崔其祥举例说,慈铭正在推广的脂肪肝健康管理专项中,有脂肪肝的受检者通过佩戴“手表式”的脂肪肝量化检测仪,可以将每天的运动、饮食等相关信息上传到健康管理中心,中心工作人员根据受检者的动态信息将不同的健康建议发送到受检者的手机上,及时提醒其加强运动、合理饮食,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北京宣武医院体检科主任刘佑琴表示,劳动场所的健康管理效果好,影响群体大,针对群体的健康干预,应作为健康管理的重点领域。她介绍,该院在某单位进行了为期2年的健康管理,针对高危人群,开展为期3个月的学习班,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防治专题讲座,制订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方案,并有24次电话指导和12次短信提示。该单位接受干预的员工3个月平均减肥5公斤,血压、血脂下降,员工评价很好。“管理群体比管理个人更有意义,团体健康管理能更好解决依从性问题。”姜梅也持类似观点。

姜梅提出,当前体检机构“检的多、管的少”还受到付费机制限制,毕竟当前心理咨询、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如何收费都还需要建立新的付费机制。另外,还需要加强国家健康管理策略的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打通健康管理师的职业上升通道,提供持续培训的机会,以提升其专业能力。

行业组织应担起自己的责任

2013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包括健康体检、咨询管理、体质测定在内的多样化健康服务得到较大发展。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10年前,健康体检还被认为是奢侈品,如今,健康体检已得到社会和公众的广泛认可。如何解决当前健康体检相关设备、人员、环境、服务,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认证等问题,推动健康体检行业良性发展,武留信指出,行业组织应担负规范产业重任。

武留信表示,国家应加大监管力度,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由行业协会制定一系列健康体检规范指南,包括医学标准、技术标准、人员标准等。例如,上述规定里应该限定,体检设备的性能不能亚于临床诊断设备,没有临床循证医学证据的设备不能用于健康体检,同时还要对操作者的技术能力进行规定,设定门槛。“显而易见,不论对于操作者而言,还是对于仪器精度、准确度而言,疾病早期的诊断其实比疾病诊断更困难,因此,对人对物的要求自然应该更高。”

武留信告诉记者,近期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会组织专家编写的《中国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在行业内部和老百姓中反响就很大。“因为是国内首部体检行业‘准规范’,哪些项目是公认必须检查的,哪些项目是特殊人群需要的,都一目了然。”

此外,《共识》还包括了《健康体检自测问卷(试行)》以及《健康体检报告首页(试行)》两个附件。武留信表示,自测问卷可以有效解决部分体检中心“上来就查”的弊病,而体检报告首页则起到了统一规范体检信息记录与体检大数据统计内容的作用。他进一步解释说:“之所以我国健康体检缺少有医学证据的检查内容,甚至健康标准值,都是由于缺乏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而当前我国3.68亿人次的体检数据难以利用,主要是由于患者数据不成对列,检查目录不统一、体检人员个人健康数据不注册也不建档,此次推出的《共识》其实能够部分解决这一问题。”

在采访中,武留信坦言,能否确保《共识》落实决定了行业能否真正迈出规范的第一步。“目前从学会角度,准备明年针对《共识》举办学习班,统一认识,特别是对体检中涉及的主要操作进行专业化培训,比如超声操作,放射性影像的判读,医学检验套餐设计和质量控制等。此外,也希望能够联合大型医疗机构向国家卫生计生委申请健康体检报告首页,通过首页规范体检数据信息的报告,最终将数据提交到相关部门。未来我们希望卫生统计年鉴,能够包含健康体检行业海量数据信息报告。”

武留信表示,下一步学会希望从血压规范化检测入手,联合中国高血压联盟,利用统一规范的体检数据建立大数据库,了解公众高血压知晓率、患病率、控制率究竟是多少。“未来还可以每年定一个主题,包括体重指数、血脂等,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医疗健康发展都将有很大的价值。”

在体检数据的开发上,国内也有先行者开始尝试。2009年,慈铭体检开始每年一度发布中国城市健康白皮书,每年针对不同人群开展问卷调查并结合体检数据进行健康大数据分析。“基于人群的健康数据分析,能够为政府健康政策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慈铭体检技术部总监于世北说,从第3届白皮书发布后,上海、广州、合肥等地的地方政府也参与其中,对于人群的健康数据搜集与分析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也有业内专家指出,体检数据的开发涉及数据采集的标准化、患者隐私保护等诸多问题,并非简单的数据采集、统计。“大数据的关键在于数据质量,标准化是基础。”于世北表示,良好的自然数据收集是健康大数据分析的基础,这需要从样本量、抽样群体的代表性、数据采集的科学性3个维度加以控制。

第一健康报道/ (新闻热线52478634/18911595819

(责编  秋时雨)     来源:健康报
标签:
健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