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人的“魔鬼时刻” 早6点到8点是心梗高发
2014-12-03 09:46:18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第一健康报道/

又一位医生离开了我们!又是凌晨时刻!

11月22日清晨,解放军第309医院微创骨科主任,我国著名微创脊柱内镜专家白一冰教授在家中去世!

这绝不是偶然。高秀敏、马季、王小波、梁左……这些名人无一例外都是在凌晨或清晨这段时间里发病,夺去他们生命的,同样都是心脑血管疾病。“魔鬼时刻”是否真的存在,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权威专家,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

 魔鬼时刻不是玩笑

其实,魔鬼时刻是很多年前从国外传入的说法。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对4000名心脏病患者调查后发现,在一天中,上午6至9时为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心绞痛和猝死往往会在上午9时左右发生。此时段发作的非致命性心脏病比晚上11时发作的心脏病多3倍左右。这个现象被又被称为心血管事件的“晨峰现象”。

国内也有不少文献验证了“魔鬼时刻”的存在:发表在2009年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急性心梗发病时间呈现明显的昼夜变化, 发病高峰出现在早晨6点到8点;临床神经病学杂志上一项关于脑卒中发病时间的研究也表明,脑卒中发病时间与昼夜血压生理节律变化有关,6时~9时和18时~22时为高峰时段。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主任杨天伦也证实,上午送到心内科的患者占到全天送诊患者比例的60%~70%。

事实上,这段时间人的血压为全天最高,是老年人心脏的危险期。在此时间段老年人易中风、猝死。就心血管疾病的猝发事件来说,它高达70%~80%。

不只是有多年慢性病的老年人存在着被“魔鬼”打败的风险,甚至很多年轻人也难逃魔爪。魔鬼时刻的三大危险

清晨五六点钟到九十点钟,正是大多数人晨起准备开始新一天的时候,谁会想到死神就近在身边呢?

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医师马涵英说,人体中交感神经负责调节心脏和其他脏器的活动,保证人体在面临突发情况时能够保持紧张状态;而副交感神经可以抑制心脏兴奋,目的在于在于保护机体、调整恢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联合作用,维持着人体的平衡。

 在清晨,交感神经的活动可增强一倍。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心率波动会比较大,心肌耗氧量也会增加。

      同时,人体经过了一整晚的水分流失,来不及补充,血黏稠度是全天最高的,而此时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刻,人体受冷、血管收缩,很容易引发急性心脑血管病。

北京军区总医院心管科副主任和渝斌在和健康时报记者交流时也曾讲,人体受冷暖刺激时,为维持正常体温,心脏会改变频率、增加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会不堪重负,病情很易恶化。此外,冷暖不定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此外,一些诱发因素叠加造成的危险也不容忽视,人们熟知的“寒冷三联征”就是对魔鬼时刻的最好注解。

“北欧人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也是五六点钟到九十点钟,尤其是冬天雪后的早上。为什么呢?我们知道雪后寒冷,人们早晨起来一看下雪了就先扫雪。”马涵英介绍,“寒冷、劳累、清晨”是世界公认的导致猝死“三联征”。

在门诊中,马涵英遇到过不少心血管病的慢性病人,早上起来洗洗脸刷刷牙,有的还要去运动运动,唯独不记得先吃药。其实经过一晚睡眠,体内降压药已经到达谷值,在没有降压药保护下,如果去寒冷的环境中进行一些体力活动,就非常危险了。

安度魔鬼时刻三大建议

湘雅医院心内科主任杨天伦是国内第一个提出心血管病人晨醒服药的专家,即“晨醒一杯水,晨醒一口药”,这种观念也在被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接受和践行。

“患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睡眠一定要充分,最好睡到自然醒,千万不要勉强自己。早晨醒来最好是服药后再适当活动,如买菜、送孩子上学等。”杨天伦说。

马涵英对这种做法也十分支持。“有患者说,我上午得体检、验血糖需要空腹,我会告诉他们,阿司匹林等别的药可以晚点吃,但降压药一定要睁眼就吃,一口水的事儿,不影响任何体检。”

同时,专家建议老年人醒后不要着急起床,而是先给手脚做一下按摩,这样可以减缓交感神经的兴奋速度,保证血液循环通常。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冬天应避免晨起锻炼,如果非要锻炼,也应该在上午10点、气温上升以后,避开危险时段。

此外,老年人晨起便秘也很危险,“现在‘卫生间事件’越来越多。因为用力的一瞬间,血压迅速升高,诱发心脏、脑出血意外都有可能。”马涵英建议,要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多吃粗粮。

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教授曾通过健康时报建议,中老年朋友在早晨起床时要掌握好“ 3个半”:夜间或早晨起床,睁开眼睛后继续平卧半分钟,再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下垂床沿坐半分钟,最后再下地活动,这样至少可使1/2的心脑血管病人免于发生意外或猝死。

第一健康报道/(新闻热线52478634/18911595819

(责编秋时雨 ) 来源:健康时报
标签:
健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