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新冠让健康传播研究面临空前挑战
2021-08-06 16:20:31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传播(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记者康梅)


第一健康报道从刚刚成立的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获悉,随着新冠疫情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健康传播在中国新闻传播学科中的重要性格外凸显,健康传播研究面临空前的挑战,智能时代的疫情传播使学术研究的不确定性空前积聚,深度改写了传统传播研究的范式和逻辑。


微信图片_20210806160243.jpg

大会现场


8月1日至2日,“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健康传播学术创新论坛”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行。大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办。来自全国各地健康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与高校学子一百余人(线上线下),为中国健康传播共商大计。


第一健康报道采集与会学者观点,以期呈现“新时期健康(新闻学)传播”学术前沿特征。


致辞观点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王润泽教授:


希望健康传播能够成为新闻传播学科转型的典型样本,为学科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张涛甫教授(下图)


微信图片_20210806155156.jpg


中国传播学者身处新时代传播现场,面临多重传播场域叠加,健康传播更是如此,疫情常态化语境下的健康传播问题,不确定聚集背后的关系逻辑和传播机理,有很多幽深的问题待解,更有很多实践课题逼迫我们解决。


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孟建教授:


新时期的健康传播需要立足新闻传播学,会同医学等诸多学科,更加深入地研究健康传播的主体和客体,并对各类传播行为进行效果评估。


学术论坛观点


在“健康传播学术创新论坛”环节,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傅华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孙少晶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许静教授结合各自的研究方向作了主旨发言。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汤筠冰副教授主持论坛。


傅华教授(下图)带来的《后疫情环境下健康传播的特点与未来》的主旨发言,分析了2020年早期新冠疫情和当前疫情下的健康传播现象与特点。


微信图片_20210806160039.jpg


他指出,公共卫生的责任是要促进和保障全体人群健康,在整个体系中,媒体和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疫情环境下的健康传播要有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开展专项健康传播活动,统一标尺进行科普宣传;要紧随疫情发展趋势,开展高效健康科普;要充分发挥现有疾控、健教人员的健康传播渠道和动力,并将他们作为健康传播的同盟者。除此之外,在疫情环境中,也要一手抓传染病防控,一手抓慢性病预防。


孙少晶教授(下图)在《基于中国语境的健康传播经验研究与理论创新》的主旨发言中,剖析了健康传播的本质,基于中国语境,提出健康传播经验数据的积累和本土理论创新。


微信图片_20210806160049.jpg


他指出,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对健康传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另一方面要求学者将科研与实践相结合,中国的健康传播一定要聚焦中国的现实问题。健康传播不止“如何传播”,一个人知识和信息的结构会影响其生活方式,因此,更不能忽视的是“提升个体倾听能力”,从而让公众真正能有效获取信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许静教授在《中国健康传播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与新探索》中,结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健康传播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介绍了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新探索。


她认为健康传播学科的人才培养定位,首先要有战略性。不仅要强化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和媒介素养,还要兼具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注重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此外,她指出健康传播需要回应社会重大议题,要把传播视作形塑社会的工具。同时,培养健康传播人才需要依托综合性大学,要重视人才培养中的实习实践部分。最重要的是,健康传播的人才培养要以学生成长为核心。健康传播不仅是科研和教学,更是行动。


圆桌论坛观点


健康传播学术创新论坛的第二部分是“健康传播研究与实践圆桌论坛”。


微信图片_20210806160117.jpg

圆桌论坛


中国传媒大学科学研究处张国涛研究员、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聂静虹教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邱红峰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张迪教授和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吴世文副教授参与了圆桌讨论,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陈静茜副教授主持了论坛。


论坛围绕“‘健康传播’的定义”、“中国健康传播研究应该关注的重要议题”以及“现阶段中国健康传播研究者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几个问题展开讨论与碰撞。


在第一个话题讨论中,六位圆桌专家分别给出了自己对“健康传播”定义的看法,针对“健康传播”如何在廓清边界的同时,实现与其他学科的连通、人本主义的回归和启蒙公众开展健康运动等方面发表了意见。


在第二个话题中,论坛专家提出了中国本土的健康传播研究议题,例如:应该关注不同群体的健康信息接触与媒介形态研究、开展本土化的中国健康传播研究和实践,关注疾病预防和干预,关照社区建设和社会结构、关注以性别差异为切入点的健康传播研究、关注农村和边缘群体的健康行为研究及健康相关的本土文化研究等。


微信图片_20210806160307.jpg

会议合影


第一健康报道获悉,新晋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孙少晶教授担任会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许静教授任副会长,全国三十多所高校的健康传播专业学者担任理事、常务理事,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王帆研究员任秘书长,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陈静茜副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汤筠冰副教授任副秘书长。


(责编 薄荷)


标签:
健康传播学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