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健康报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老年人的睡眠问题,李娟院长总结太到位了

编辑部2020-04-27 17:41:49
健康阅读: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2020-04-27 17:41:49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睡眠(第一健康报道 编辑部)


日前,北京老年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李娟在其院办自媒体发布“醒了睡不着,如何巧应对”的文章,总结老年人睡眠、失眠、早醒等“医学现象”。此文由第一健康报道转发推广“科普”广大老年朋友。


李 娟


人的一生约有 1/3 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优质的睡眠对人体养精蓄锐、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微信图片_20200427173538.jpg

作者资料图


美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数据显示,每晚睡眠7小时左右的老人,大脑状态相对年轻。可以说,老人的睡眠质量决定着晚年的生活质量。


微信图片_20200427172700.jpg


然而生活中,随着年龄增长,许多老年朋友都有这样的烦恼:


常常半夜醒来,难以再次入睡。


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早醒,一般有以下原因:


衰老:由于老人分泌的褪黑素和生长激素减少,导致深睡眠和浅睡眠质量均降低。


器质性疾病:老人多伴有慢性病,如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以及风湿、颈椎病、糖尿病等,且同时服用相关药物,这些因素都可能对睡眠产生干扰,造成入睡困难、夜尿增多等情况。


生活习惯改变:退休后,少了上班时紧张规律的节奏,消耗的体能明显减少,因此睡眠需求时间也会相应缩短。


心理社会因素:退休、独居、丧偶及经济压力等,均可引起老人焦虑、不安、紧张、烦恼,导致脑子里想的事情总是摆脱不掉,辗转反侧。


精神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通常不佳,早醒就是一个典型症状。


 其他原因:环境嘈杂或遗传等因素。


微信图片_20200427172711.jpg


老人长期早醒,睡眠质量不高,轻则导致白天精神萎靡,引起记忆力减退和头疼,重则使免疫力降低,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风险。


睡不着时,有的老年朋友非常焦虑,于是开始“数羊”,却发现不怎么管用。其实, “数羊助眠法”来自西方,由于英文中的“羊(sheep)”和“睡觉(sleep)”发音较像,因此西方人在数羊时会给自己“睡觉”的暗示。然而,中文里的“羊”和“睡”念起来有天壤之别,根本无助于失眠者尽快入眠。而且,也有研究者认为“数羊”太过单调,不利于人们排遣焦虑情绪,难以达到安眠效果。


微信图片_20200427172723.jpg


受到早醒困扰的老人,建议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


积极治疗躯体疾病。缓解影响睡眠的喘憋、呼吸困难、心慌、胸闷,以及各种疼痛症状。


合理安排退休生活。退休是新生活的开始,老人不妨热热闹闹地安排起来,多参加跳舞、唱歌等文娱活动,同时每天保持半小时至1小时的运动,有助于夜晚睡得更香甜。


保持平常心,宠辱不惊。老人要争取做到“拿得起、放得下、吃得香、睡得着、想得开”。


如果确因睡眠时间不足或早醒导致第二天萎靡不振、头晕脑胀,或存在抑郁焦虑情绪,应尽快到精神心理专科就诊,采取一定的药物和心理治疗,以免因睡眠问题引发躯体疾病。


注意睡眠卫生。告诫自己“床只能用于休息”,尽量不要在床上看书、吃饭、吸烟。睡前不宜过度饱餐、运动、思虑、受凉,不喝茶和咖啡。


卧室最好别放钟表,以免“嘀嗒”声引发焦虑情绪,起夜后尽量别看时间,否则可能更难入睡。


需提醒的是,进入老年后,人的睡眠能力会逐渐下降,睡眠时间相应缩短,老人要坦然接受这个事实,不用过分焦虑。老人睡眠需求时间一般在 6~8 小时,但由于个体差异,不必过分纠结于“标准”,只要第二天精神饱满、体力良好、记忆力好,就不必给自己施加太多压力。


(李娟院长医学主攻方向:抑郁、焦虑及老年期精神障碍的诊治、精神科药理及医政管理)


(责编 康梅)


2023
相关推荐
©Copyright 2013 - 2023北京第一健康报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10-52478634京ICP备1503921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40924号技术支持:中互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