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健康报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深度报道 践行生态文明国家战略

2017-10-21 21:30:42
健康阅读: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2017-10-21 21:30:42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李善富引领清泉生态乡村建设侗族洋洞村180天锐变调研采访


制作:第一健康报道采访组
统筹:李
执笔:孙晶晶 九剑
摄影:刘腾飞


聚焦健康中国 有机生态(第一健康报道贵州洋洞调研采访)
       为践行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西南贫困山区的原始生态保护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贵州省黎平县生态环境保护与环保建设不断得到当地政府、环保机构重视的实践中,也吸引了一位有社会责任担当的企业家的关注。
       清泉生态乡村发展公益基金创始人、南京清泉有机生活中心创始人,荣膺2017中国“有机农业年度人物”大奖的企业家李善富,从2017年3月考察贵州省黎平县尚重镇洋洞村后发心立愿,与当地侗族守望净土的有机人杨正熙合作,成立贵州有牛复古农业合作社,通过实施“净塑、净土和净心”工程,从改善环境、改良土壤、化育民风、引进教育等方面,发动群众力量,着力打造清泉生态有机小镇建设,探索了企业家从源头回到农村帮扶乡村发展的新模式。

图为清泉生态乡村发展公益基金创始人李善富


       探索与实践是对保护青山绿水,生态环保理念最好的注解。
       从大城市来到乡野田园的李善富,以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提升中国有机产品产业创新升级与发展新模式的教化者身份,开始了一系列承秉保护一片净土,为了“中国文明的传承与再造的有机生活发展”理念扶助少数民族贫困事业中。
       为了全面展现李善富在洋洞半年以来有机小镇生态建设成果,全方位呈现“改变了的洋洞――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活动”,第一健康报道采访组于9月18日-21日来到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洋洞村进行了调研采访。

图为洋洞村部分景貌


2017年9月18日 洋洞
晚霞映衬下的“牛耕部落”
       9月18日,第一健康报道采访组从北京乘坐飞机到贵阳龙洞堡机场,再搭乘高铁到榕江,之后再开车到黎平县洋洞村,历经8个小时左右终于到达要采访的第一站――位于云贵高原侗族聚集地的“牛耕部落”。
       秋日傍晚的“牛耕部落”,一改白天繁忙景色,清净无声,空气中弥散着丝丝清凉沁人肺腑,偶然间不知从哪里飞来一股烧柴的味道,抬头远望处,是山顶上散落的侗寨飘来的炊烟;俯视下看,如云梯般的稻田层层叠叠,黄黄的稻谷在夕阳的映衬下,突然间被涂抹了一层又一层耀眼的金色;夕阳映照的山峦忽明忽暗,霞光隐退的霎那,在暮色包裹的水映山、山映水的山野之中,山坳间却忽然凝聚了一片彩霞,如同一幅绝美的水墨画;忽而,一束晚霞不知从哪里又跃升出来,瞬间形成七彩云霞,绚烂的刺眼,直射“牛耕部落”合作社指挥部宽阔的平台,站在平台往下看,则是一股股溪流缓缓地不知从哪里流出,几只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溪流边漫步觅食......,“开拍了啊!”不知谁喊了一声,惊诧了来自北京的第一健康报道采访组赶忙安好设备,急忙把一幅幅乡野画面抢拍下来。
2017年9月19日 洋洞梯田
传承农耕文明
       9月19日,在“牛耕部落”核心基地的接待中心,正在开展一场2017年黎平县有机农业培训会,主要由“有牛哥”杨正熙讲解如何更好的种植无污染、营养丰富、产量高的农作物,既保护环境不被破坏,又能到带动经济增长。

图为第一健康报道在梯田采访


       黔东南是中华农耕文明保存最为完整的遗存地,传统“牛耕”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态循环模式,而洋洞是承传“牛耕”文化最为完整的山村。
       第一健康报道了解到,在“牛耕部落”,一直以来,这里村民都是通过耕牛的方式在山泉水灌溉的梯田里进行精耕细作,旨在传承最古老的生态耕作模式,形成品牌“守农有牛”的文化内涵。

图为传承古老生态耕作模式(资料图)


       在今年5月份举行的第八届乡村旅游节暨洋洞“千牛同耕”活动中,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曾表示,最后的牛耕部落,就像是一块有灵性的美玉。生态文明,我们就是要天人合一,天人和谐,重建整个中华文明的信仰,统一的信仰,那便是中华五千年家家户户祖堂里的五个字――天地君亲师,那便是生态文明时代重新恢复的信仰。
       李善富在洋洞发心立愿建设有机小镇的构想就是与“有牛哥”杨正熙的偶然接触中,感受到侗族纯朴乡亲们守护自然,崇拜自然,亲近自然又无以回报自然的生活状态,以企业家勇担社会责任的情怀,走进贵州大山深处,开始了一段护持原始生态,为乡民普及知识,开化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发展有机小镇建设的使命。
走进“耕读夜校”
       在“牛耕部落”核心基地的接待中心,记者还看到一间标有“耕读夜校”的房间,里面放置十几张简陋的桌椅,还有一些电子设备。
       “今年2月份我们和李善富先生一起成立‘耕读夜校’,并且邀请相关学者专家对洋洞牛耕部落村民进行生态文明理念疏导以及开展有机生活推广指导,带动村民一起共同打造有机小镇建设。”杨正熙告诉第一健康报道记者成立“耕读夜校”的意义。

图为“有牛哥”杨正熙


       为挖掘中华传统“牛耕”的生态价值,由李善富、杨正熙等人牵头,与洋洞村村民共同成立贵州有牛复古农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当地民族文化、自然生态和农耕文明优势,采取互联网的运作模式,打造有机小镇,创建形成25平方公里有机农产品示范区,让村民生产创造积极性,让丰收的果实与市民消费对接,逐渐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净化环境守净土
       云雾环绕群山,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形成了一片片绿色的城墙,山下清澈见底的河流缓缓流淌着,开阔的山坳里,一道道错落有致的金黄色稻田见证了这里又是一个丰硕秋收年。
       “自从生态有机小镇建设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堆积如山的垃圾再也不复存在,没有一点点的垃圾污染,到处充满着大自然纯净的气息。”洋洞村支书石晓珍在洋洞风雨桥上接受第一健康报道采访时不无自豪地说。

图为洋洞村支书石晓珍


       今天能够在这样没有垃圾的优美环境中生活,石晓珍显得异常兴奋。
       “为了打造没有垃圾的乡村,李善富老师亲力亲为带头捡拾垃圾,并发动全村村民在村庄、河边、山涧等地方主动参与捡垃圾,并为洋洞母亲河垃圾清理捐款,逐步还原了大自然赋予的原生态的绿色环境。”石晓珍指着桥下清澈的河流,代表村民表达了对李善富老师的感激之情。

图为没有垃圾的洋洞村


       “以前,洋洞村村民的疾病发病率很高。其中,肺癌、肝癌是常见的病发症,主要与饮食、环境卫生有很大关系。现在,通过建设生态有机小镇,环境、卫生得到很大改善,村民可以饮用纯净的水源,食用无污染的有机绿色农产品,可以增强村民的身体免疫力,减轻患病的几率。”洋洞村的村医李运昌从环境卫生管理的角度对采访的记者表达了生态环境保护对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在采访过程中,第一健康报道采访组还看到了由李善富发起的清泉生态乡村发展公益基金捐赠的专门用于农村垃圾处理的无烟无害环保设备“环保一号”,静静地安放在丈巴村归埂寨(归根部落)村边。记者看到村民将自己家的垃圾拿来投放到设备的低温分解器中,非常方便,不用人值守,也不用消耗什么能源。该设备已经通过国家环保部的二恶英等有毒有害烟尘排放的验收。

       管理设备的村民告诉第一健康报道:每天可以处理600公斤垃圾,能够有效解决附近几个村庄的垃圾处理问题,使当地环境得到真正的净化。

图为垃圾处理器“环保一号”


2017年9月20日 “归根部落”同心桥
泥腿侗医吴通武

       在侗寨有许多的侗医,其中在“归根部落”有一位泥腿侗医――吴通武,他经常到各个村落走访,给一些有疑难杂症而家庭又贫困的病人看病,让他们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治疗。并且,后期还会跟踪病情,直到病人彻底的好起来。

图为吴通武为老人治疗眼疾


       第一健康报道调研采访期间,听说泥腿侗医要为一位近90岁的老奶奶治疗眼疾,需要上山采一些草药,记者便跟随泥腿侗医一起来到山上。一路上,泥腿侗医吴通武走走停停仔细寻找需要的药材,大概半个小时,终于找齐了三种草药,并分别向记者介绍草药的功效和如何使用。来到病人家里,泥腿侗医即刻把仙草药熬制制成药水,然后放在病人眼下,用药水的热气熏眼睛。吴通武告诉记者,以这种方式反复治疗几次可以有效缓解老人家的病情。
探索三亲教育新模式
       手工课、食育课、乡土课、故事课……在归根学堂(归根部落)针对幼儿教育正在推行一种独特的三亲教育模式,即亲情、亲乡、亲自然。
       三亲教育模式是通过植入华夏儿童启蒙教育之理念,结合华德福教育之方式,传承汲取中国古圣先贤礼乐启蒙教化之精华、秉承陶行知教育思想,融侗乡之文化,立足天人合一的根性教育、圣贤教育。
       陪同记者采访的贵州民族大学青年教师吴鲁艺对乡土教育有着深刻的认识。

图为青年教师吴鲁艺


       他说: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之大计,教育为本。幼儿时期的教育,是人生熏陶染化的开始,为了能够开启幼儿教育的良好开端,培养优秀的教师,李善富老师全力资助‘建设华夏儿童启蒙教育幼师培训班’,鼓励‘归根部落’和‘牛耕部落’10名学员外出学习,经过2个月的学习和实践,慢慢摸索出符合当地民情,适合儿童成长的三亲教育方法。”
       对于教学方式、课程的设计,同时兼任贵州黎平新山传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社长),归根学堂(归根部落)及清泉学堂(牛耕部落)总负责人吴鲁艺表示:“三亲理念要相互融合于教育全过程。具体而言,教师要重视自修,坚持每天晨读晨练,增加采风以准备乡土课;并且每周要总结例会,交流经验,提高观察力、改进课程设置。对学生的教学方式,要结合当地本土文化,将民族歌谣纳入幼儿培训教材;家庭与学校要联建,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增设亲子活动等实践活动;传统节日要策划丰富多彩的活动;读经量因人而异,不可求快,让孩子慢慢成长;食育要重视,保持健康体魄。”
       在归根学堂,记者看到了李必琴、吴凤菊、杨线连3位幼师正在带领十几名幼儿学生唱侗族歌谣,纯纯的民风童谣欢快而又响亮在整个教室内。一堂课结束时,学生们向老师举行谢书礼,一句句“谢谢老师”,温暖着每个老师的心灵。

图为幼儿教师带领孩童唱侗族童谣


李善富谈有机小镇建设规划
       临近傍晚,从南京匆匆赶来的李善富在“归根部落”的同心桥头接受了第一健康报道采访。
       洋洞村属于西南部偏远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对于为何选择在此做清泉生态乡村建设,李善富告诉记者:“去年拍摄了一个公益纪录片《有机人》,其中第六集的主人公是‘有牛哥’杨正熙,之后由他带领我来到洋洞村,当时,我看到的是比较脏、乱、差,比较落后的景象,为改善这一状态,我和‘有牛哥’达成共识做有机乡村,因为在这个比较落后的地方建设有机小镇更有意义,可以对广大的贫困乡村起到示范作用,这是选择在这建设有机生态乡村的目的和初衷。”

图为李善富接受第一健康报道采访


       事实上,有机生态乡村的建设需要全体群众的共同参与,因此,需要好的方式才能引导群众的思想转变,主动投入到有机小镇建设中。
对此,李善富表示,做有机小镇要发动群众的力量,一是要做老百姓的教育,为此,我们开办“耕读夜校”,给当地村民上课,讲解有机小镇的概念,可以给将来的生活带去哪些好的改变,与我们现在建设美丽乡村中国梦相结合。二是告诉老百姓做生态有机农业对家庭生活、健康和社会的意义,引导他们往有机农业的种植方向发展。三是从环境的改变入手,对于堆积如山的垃圾,单靠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力量是无从做到完全清理,发动群众,带头实践很重要。并且通过耕读夜校的舞台,让更多的村民关注到垃圾虽小环境为大的道理,形成短期的社会热点,聚集民心,全村人一起动员,用了近一个月时间把几十年以来积攒的垃圾全部清理完。这半年时间,我也一直在观察村民的需求,一是清泉学堂和归根学堂两个幼儿园的建设,这是村民最关注、关心的。二是村民养老问题,从这些问题开始入手做起,与村民间建立信任关系,才能引领村民提高做事情的效率。
       其中,就幼儿园的教育而言,“归根学堂”目前引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三亲教育,下一步还会引入云思维的一些教学方法,把云教育和三亲教育再次进行结合,吸取两大教育最先进的内容进行融合,更好的打造“归根学堂”和“清泉学堂”的教育体系,让教育成为整个村寨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石和动力。
       在洋洞成立“耕读夜校”的意义如何?李善富首先用三条线概括了社会发展的现状,即人文线,环境的改造,各种建筑风貌的改变。二管理线,管理制度、效率提高,管理的精细化不断的升级。三教化线,教化包含教育和化解。教是教老百姓知识,化是化解、化除前进道路中的一些障碍。
       “耕读夜校的开办是为了实现我和村民们的共同成长,而更多的是为了给村民解决有机农业种植中面临的知识方面的欠缺。我们请专家、教授来讲解种植知识,如何利用有机产品做出好吃、有营养的有机食品。同时,耕读夜校内容类似于百姓课堂,是大家展示自己的舞台,将来希望每个村子都有人能够有一项好的技艺,如传统的刺绣、做衣服、织布等传统文化,都可以在耕读夜校的舞台上展示,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

图为干净漂亮没有垃圾的古寨村落


       “此外,保护生态环境需要每个人的付出,需要从源头抓起。”李善富特别强调了这一点。
       “除了在农民耕读夜校,进行每个阶段授课,教化村民如何保护环境,我平时还和一些志愿者到小学里做支教,在传授他们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灌输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意识,从最基本的问题解决。”李善富说。
2017年9月21日 “归根学堂”
第一健康报道捐赠仪式
       9月21日,第一健康报道向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尚重镇“归根学堂”30名学龄前儿童捐赠画笔画板及体育娱乐用品仪式活动,在侗族古村寨归埂寨归根部落隆重举行。

图为捐赠仪式活动现场


       李善富在仪式上首先用“福报”两字表达了对第一健康报道代表首都健康媒体不远千里,深入少数民族偏远贫困山区辅助幼儿教育的慈善行为的感谢。
       “今天中央级媒体第一健康报道为‘归根学堂’的小朋友买了很多的玩具和文具,你们重视山区幼儿教育发展的行为值得赞许。同时,相信有了媒体的大力传播,我们正在做的有机生态产业也会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欢迎。”李善富说。

图为李善富发表讲话


       作为捐赠单位代表,第一健康报道总编辑、中国健康产业新闻观察员李达发表讲话,他说:感谢李善富老师,用他的智慧和善举帮助侗乡少数民族乡亲们做贫困乡村的生态建设,这是利国利民具有特色健康扶贫的事情,尤其是李善富老师无私资助侗族青年学子,到全国各地学习华夏幼儿教育教学体系,让学子们再回到家乡建设‘归根学堂’,在古老的侗族乡村从娃娃开始做教育,培养孩子们对各种大自然观察能力和传承中华文化素质教育,这是我们做媒体人最感动的地方。
       李达表示:"没有孩子良好的教育就没有我们未来生态乡村建设的美好生活。我们把孩子们需要的画笔画本文具从北京带来,送给最有希望传承中华文化的孩子们,希望通过他们的眼睛多观察大自然,用他们灵巧的双手描绘出最美好的乡村建设图,写出最美的中华文字。"
       对于“归根学堂”实施的三亲教育模式,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教授曾指出:这种以亲情为根的孝道教育,可以培养儿童感恩之心,扎下做人之根;以亲自然为道的开慧教育,可以培养儿童好奇之心,开发全脑智慧,为未来培养有德之才;以乡土为本的厚德教育,可以培养儿童仁爱之心,种下爱国爱家的种子,使幼儿真正得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捐赠仪式结束后,第一健康报道采访组在“归根部落”有机食堂用完午餐便踏上了回京的路程。
       通过在“牛耕部落”和“归根部落”两天的实地调研采访,记者切实感受到了由李善富主动带头为打造清泉生态有机小镇建设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从捡拾垃圾净化当地的自然环境,到有机农业种植改善村民的饮食结构;从资助“建设华夏儿童启蒙教育幼师培训班”,到引进新的教育体系,促进当地幼儿教育发展;从"耕读夜校"到培养青年学子回家创业,但此总总,无不透射李善富从企业家到教化者的力量。
       第一健康报道采访组用文笔和镜头所描绘的侗乡有机小镇乡村生态建设,仅仅是以李善富为代表的一群有机人励志改变落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古老侗族村寨既保留"青山绿水"又变"金山银山"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我们的笔是苍白的,镜头是空泛的,一幅幅建设美丽国家的画卷正在李善富的心里勾画着,从拍摄中国首部?有机人?纪录片,到以企业家云思维行为,投身中国有机生态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国家战略的历史使命,去改变不同人们的命运与落后生产生活方式,李善富做到了。
       尾声: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仅以此文献给企业家李善富以及那些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默默无闻、勤勉敬业、无私奉献、勇于探索,为健康中国重建有机生活而努力奋斗的如李善富式的有机人们!
       长按二维码关注第一健康报道官方微信


(第一健康报道www.dyjkbd.cn新闻热线52478634/17701039511)
(责编 秋时雨)


2023
相关推荐
©Copyright 2013 - 2023北京第一健康报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10-52478634京ICP备1503921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40924号技术支持:中互信达